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劳动之余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中国人的“足球情结”

时间:2017年03月20日信息来源:君子风 【字体:

中国人的“足球情结”
  
  侃中国的足球是“蚂尾拴豆腐别提”。多年来,国家与社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很多,国人在感情忧虑方面的投入也可谓泪湿罗巾梦不成,可它就是不争气不领情,死活冲不出亚洲。这大大的伤了足球的元气和国人的心。以致谁在中国足球上下注谁就会输的精光,谁在中国足球上承诺谁就会成为吹牛大王。究其原因,所谓的理论分析也确实不少:有说中国足球起步晚的;有说是因为在训练方法上忽视了战术的;有说是因为足球队员的身体素质、速度和灵敏度差的;有的说是因为偏重学欧洲,轻视学南美;有的说是因为配合协作意识差;有的说是因为不注重引进外国教练……
  仔细分析一下,我以为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说起步晚,那中国的体操起步也晚,不也夺了冠军,成为世界体操劲旅吗?说引进外教,从施拉普纳、霍顿、米卢、阿里汉、福拉多、杜伊科维奇到卡马乔,不也没见什么实效吗?说体质不行,马家军不也胜利了吗?……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以为,中国人天生就不是踢足球的材料。换言之,就是足球根本不适合中国人。这就如同西餐在中国总不可能成为主餐,喜吃者也不过是吃吃稀罕而已。再进一步说,外域的好东西很多,有的就能在中国开花结果,甚至很出色;有的就只开花不结果;有的就连花也不开,甚至连芽也不发。此乃环境所致,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水土”不服。你不相信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吗,那你就比较一下自己与外国、外省、外县、外乡的说话口音的差异吧。有时不要说隔山隔水了,就是仅隔一街一村也有一些差异。不仅人类如此,连鸟类也是这样:美国科学家实验证实,用录音机录下美国乌鸦的惊叫声,拿到本国别的地方播放,乌鸦听了都惊慌飞散。可是拿到法国去播放,法国乌鸦听不懂,毫不惊慌。录下美国海鸥的惊叫声,在美国别的地方播放,都能引起海鸥的惊慌。可是拿到法国去播放,法国的海鸥一点反应也没有。我敢断定,若把这些美国乌鸦和海鸥的惊叫声拿到中国来播放,结果会像在法国的境遇一样,对牛弹琴。可见鸟儿的语言也有“本国语”和“外国语”之别。总之,足球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和生理行为中没有十分适宜的生存与生长的空间和土壤。“明知不可为而硬为之。”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好精神”然“坏脾气”。  
  后来我又进一步寻思,那么为什么有些东西在中国就能开花结果,而足球就不行呢?除了上面所说的客观原因外,不能不归结到一个更为深刻而重要的问题上来,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不好的习性和习惯上来。可用一个故事、一个比喻和一个实证来揭示之: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一个有力的实证:中国人打乒乓球行,无论单打双打,尤其单打,所向披靡。因为它参赛的人数没有过三。设想,如果将来有一天,乒乓球发展成三个或更多人的比赛项目,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不乱套窝囊了才怪。可是,中国的足球就从来没有行过,很可能永远地不行,因为它超过了“三个人”,犯了中国人的“大忌”。又设想,如果有一天足球比赛有了单个人或两个人的竞赛项目,肯定会是另一种情形。由欧洲传入的现代体操也是如此,单打独斗的项目对中国人来说是得天独厚、不在话下。我们还知道,中国的皇帝虽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一般是每晚睡一位,否则便乱了秩序闹出事端来,而外国许多国家的国王常常是一群宫女同浴同眠,也往往相安无事。
  结论是,中国人是打乒乓球的材,非踢足球的料。
  以上观点是在足球以外找到的关于足球本身的病根,它十分符合中医理论。
  如此说来,中国足球就一线希望都没有了吗?这也不是绝对的,这也同样需要条件的。比如把中国人从小送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阿根廷等国接受培养训练,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思想观念等要素都改造改变了,兴许能行。再说,与其这样,倒不如像有的国家那样,干脆花钱雇一班洋球员为本国踢足球拿奖牌来的简单省事。但是,这样做的实质意义何在呢? 
  当然,尽管如此,仍有些所谓的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犯着国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老毛病。有权威人士指出,中国足球要冲出亚洲,必须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如足球的诸大要素,足球与其它体育运动的实质性差别,中国足球发展与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当今世界足球发展趋势及如何与我国实际情况做最佳结合等等。尽管这些问题听起来很专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瞎子点灯白费蜡。
  后来我又进一步思考,既然足球不适合中国,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又十分喜欢看足球比赛呢?这个问题也不难解释:爱看玩猴的人,不一定都会玩猴,这对生性喜欢热闹好奇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其实,在我看来,中国人不仅不宜踢足球,连看也是不妥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看踢足球跟外国人看踢足球有着根本不同的心态和效应。中国人看踢足球是凑红火热闹,中国有句著名俗语曰:“看热闹不怕事大。”结果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往往与中国人的那个“劣根性”合拍,就是办事踢来踢去不射门。就是互相推诿扯皮、不但责任、延误时机、关键时刻掉链子。外国人对于足球,除娱乐外,更激发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冒险精神。
  也有人说,中国人缺少的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提倡足球,不正是为了学习外国人的这种品质吗?从道理上讲是不错的,但实际的作用往往相反。照此理说,中国足球走出亚洲,夺取世界冠军之时,便是中国人协作精神生根开花结果之日啰。这只能是一个虚幻幼稚的口号而已。把改变和激活国人的一种精神,寄于一颗小小的足球,太“即兴”了。这样的希望和做事,只能是枉费心机。同理推论,中国足球精神胜利之日,必是乒乓球精神衰败之时。在中国,我倒更主张倡导乒乓球精神,因为它更能代表、标志中国和中国人,所以它一直被公认为“国球”和“国粹”,难道我们愿意丢掉它吗?

  (下  篇)

  关于中国足球,有几个观点和观念必须厘清:
  其一,有人说足球是中国人发明的,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甚至把蹴鞠和现代足球等同起来,这是牵强的,不科学的。
  蹴鞠,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民间就开始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也有说蹴鞠始于黄帝。总之,它是一种很古老而且流传了几千年的体育奇葩。但是它延续到300年前便逐渐衰落,终于消失了。
  现代足球则起源于英国。1863年,第一份正式的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现代足球目前是世界上的“第一运动”,正如日中天,方兴未艾,受到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关注和喜爱。20世纪初,现代足球从欧洲传入中国,当时颇有新鲜感,热闹了一阵子,出了球星李惠堂。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之说。后来便逐渐淡化,无大起色。
  中国古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根本就是两码事,两个概念。如果非要把两者联系起来,最多只能说它们有类似的地方。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蹴鞠重在表演、游戏和娱乐,而现代足球则是重在竞技、对抗和比赛。
  蹴鞠曾经适宜于中国古代,但现代已将其淘汰。这说明它只适于中国古代而不适于现代中国。而外域传进的现代足球,在中国虽也热闹一时,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宜的土壤,也就未能发展壮大起来。事实和实践同样证明,现代足球也不适合现代中国。
  其二,外域传入和引进的东西必须适应中国水土、中国国情,体育项目也毫不例外。足球不适应中国,这已被证明,但不能证明其它体育项目也不适应中国。在现代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体育项目很多,比如乒乓球、排球、体操、跳水等等。
  乒乓球运动大约在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随后传入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现在乒乓球已成为中国国球;排球源于美国,1895年由一个叫威廉-­­摩根的人发明。中国女排曾获“五连冠”;现代体操起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现代竞技跳水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 
  这些体育项目在中国都大放异彩,成为中国体育的强项,这些项目很适合现代中国。我们所应持有的立场和行为是,发展适应中国水土的项目,疏远不适应中国水土的项目。
  其三,同理,中国的东西在国外的际遇也是一样的。有些就行,有些就不行。比如大熊猫,如今也有旅居海外的,但他不管到了哪里,都必须有类同或者模仿的如中国长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包括气温、湿度、饮食等条件。否则它是无法生存的。最直接简单的说,没有竹子,不给大熊猫吃竹子,而是吃别的,那是绝对不行的。再如中国的武术也是如此,它在中国可以大行其道,根深叶茂,但在国外就不行了。许多老外很喜欢崇拜中国武术,但不过只是喜欢崇拜而已,他们很难学到其内涵、本质、核心,一招一式学的不很像,只是学些皮毛罢了。 
  其四,对于足球运动,不可以无端地放大或无端地缩小。应将其回归本位本点,置于一个适合适当的地位。不可以小题大做,较劲斗狠,死缠烂打。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有主次先后、有轻重缓急,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体育项目上也不例外,我们在一些项目上保持领先地位就行,不必要,也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领先。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项目上,把钢使在刀刃上,劳命伤财是为人为事之大忌。
  其五,体育也要讲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有些东西引进来、传进来,不仅自身不能正常发展,还会破坏影响本土原有的生物链,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和生机。发展适应中国本土的体育项目,发展符合中国人的生理、心理和习惯特征的体育项目,而不是其它。 
  其六,如果说体育的基础工作和终极目标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全民健身,那么作为它的载体的体育项目在本土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任意选几项都可以做得很漂亮,不必在足球上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是毫无意义的。任何时候都应记住毛泽东的那句名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不仅不过时,而应始终是我们做好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中国的根本。                                        
   作者:君子风
(作者:君子风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中国人的“足球情结”]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