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高碑店7旬农民笔耕50年还没过完写作瘾

时间:2013年03月05日信息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中版 【字体:

  本报讯(通讯员时爱民)在高碑店市于庄村,有这么一个人,拿起农具,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劳作之余,坐在电脑前,他变成了一个非常勤奋的“土记者”,把耳闻目睹的身边新闻事儿写下来,投稿传播出去……。他这么一写就是50年。

高碑店7旬农民杨德林笔耕50年还没过完写作瘾

  杨德林在电脑前写作

高碑店7旬农民杨德林笔耕50年还没过完写作瘾

  没事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常来老杨家的小院里,听他播报新闻,解读党和国家惠农政策

  参军,点燃写稿激情

  他叫杨德林,今年已是七十来岁的人了。过去有句俗话,叫做“七十古来稀”,但是如果不是满头白发,谁也不会从他的结实的身子骨和激情澎拜的精气神上看出一点这个岁数来。他诙谐地说,我这是“写稿养生法”。

  然而“写稿养生”可不是多舒服的事儿。从黑发写到白发,个中艰辛付出自己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只有初中文化的杨德林入伍参军到部队。新的生活立即给他带来激情和热情。部队里的好人好事天天有,他就琢磨着编快板、写板报、抄报纸给大伙鼓干劲,并在领导的鼓动下开始向报社写表扬稿。但写了百余篇都石沉大海了。他百折不挠,热情不减,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多多少少终于有小豆腐块见诸报端。

  写稿,付出许多无怨无悔

  复员回乡后,他没有把部队培养的这点爱好丢弃,并通过自学和求教不断提升。日子再苦,农活再累,一采访写起稿子来,什么都丢到脑后了。只要听到好人好事、新鲜事线索,就立刻来了精神,非把它搞到手不罢休。不管天气多么坏、道路多么艰难、个人又有多紧要的事都得靠边站。即使到了一大把的年纪,还是不改脾气。前年的一天,他听说孟良营村的村干部关心村民的事很感人,便不顾雨后路滑,要去离家20里外采访。家人看拦不住,就让小外甥陪同前往。不料半路上连人带车都滑进了路沟。爷孙俩都摔伤了,摩托车也摔坏了,但他仍然坚持找到了当事人,采写出《冬天里的阳光》稿件。

  他为了投送一篇稿子,一遍遍抄稿、封信、贴邮票、跑邮局不嫌麻烦,甚至有一股蛮劲。当年,邮寄稿子最快也得三天,为了快点把稿子编辑递到编辑手里,他有一次竟决定骑自行车送稿到保定。早晨两点多钟带上干粮就出发了,中午十一点多才到报社。当天往返350华里赶回了家,次日照常出工。

  写稿子辛苦,稿酬回报很低,在农村不好好干农活致富,写稿就显得很“另类”。他家至今条件也不算太好。其实老杨本有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凭这,过去就是吃喝不愁的农村上等劳动力,今天也完全可以过上致富小康日子。一些风言风语老杨也没少听:“你一不是党员,二不是村干部,能写出个啥前程?”听到这些不顺耳的话,老杨也确实难过过,但他始终执著没有放下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前进的呢?当笔者采访他时,他才终于说了实话:“从小我家里很穷,在我上不起学,吃不起饭的时候,是政府和社会救济了我,帮我挺过了难关。我写稿子就是想扬扬善事,压压邪气,就是为社会秩序良好尽点责任义务,报报党恩!能走到今天多亏有老伴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写稿耽误的农活都是老伴去干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老杨的稿件有着不同的特色时代气息。党的“九大”召开后,当地干群团结一心战天斗地创高产士气很高,他写下了长篇通讯《大清河岸同心曲》;看到有农民种田因假种子挨坑,为告诉农民买种子要到正规的单位,他写了《信得过的农资站》;为了搞好村里邻里关系,他采写了《鸭、鸭、鸭,知向谁家》;看到有的年轻人对老人不孝,他就发表了《窦福林真心孝岳父》的稿子,夸好典型倡导社会风气;看到有的农民棉花没种好,他采写了《三妯娌种棉》向人们介绍经验;看到农村大操大办红白事现象,他就写《孝与不孝》进行批评。老杨的“稿迹”已遍布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河北农民报等十几种报刊。长期的写稿让杨德林成了十里八乡的知名人物。看到他为人仗义热心肠,不图回报,乡亲们有了困难和弄不明白的事情都爱找他帮忙。这些年他调解了几十起矛盾纠纷,去年还为外出打工农民工讨回9万元工钱。

  紧跟新闻时代脚步,70岁人玩转“十八般现代兵器”

  电脑、打印机、录音笔、数码相机……。在杨德林家,他拿着手里的相机说,从胶卷机到数码机,这已是他使用的第5个相机了。这么全面的装备恐怕有的正式记者也不一定一应俱全。

  2005年,老杨敏锐地感到,新闻写作进入了网络时代,稿纸、信封、邮票都不时兴了。为了不落伍,几年来,他省吃俭用钱买了电脑、录音笔、数码照相机。为了采访方便,还买了摩托车。只有初中文化且年迈的他面对蝌蚪般陌生的字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仪器按键没有退怯,虚心拜孩孙为师,靠着一种势不可挡的追求精神,终于轻松驾驭了网络和电子世界,实现了从骑车送稿到坐在屋内发邮件的里程碑式的大跨越。

  写稿人永远是年轻,小车不倒只管推!50载,这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数字,没有停止,还在继续向前跃进。写稿服务社会,服务农民,杨德林总是有成就感。

(作者:时爱民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第十七届中国(廊坊)
    第十七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 9月26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中国(廊坊)农[查看]
    种粮大户忙收秋
    种粮大户忙收秋[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