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2330

查看

0

回复
主题:中国最后一个镖局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26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44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3/29
文字虫 发表于:2020/8/4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中国最后一个镖局

----冀州人创建的“会友镖局”



       宋迈伦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创建了“京都会友镖局”,又称“北会友镖局”,简称“会友镖局”。

       该镖局,1922年歇业,经营了68年。是中国最后一家歇业的镖局

       所谓镖局,是专门为他人保护财物人身安全的组织机构。又称镖行。说白了就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力,保人免灾”的行当。

       以保护财物而言,镖局就是现代的货运、物流公司等单位。不过,也有所区别。镖局,走的镖(货物)只是贵重物(如奇珍异宝),不运普通物品,而物流只要是货物就能运输。镖局的人,要有一定武功,以保护货物安全;物流,不需要有武功的人。

       “会友镖局”“是老北京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镖局”。 在“中国十大镖局”(兴隆镖局、会友镖局、成兴镖局、玉永镖局、昌隆镖局、广盛镖局、同兴公镖局、源顺镖局、三合镖局、万通镖局)中排名第二。

       该镖局创建人宋迈伦(1810~1904年),名晏超,字迈伦,出身于耕读和武术世家。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北漳淮乡赵家庄村人。

       他9岁开始为武,一生致力于“三皇炮捶”的研究、传承、发展。是清末北京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三皇炮捶”开拓性传承人,北京“三皇炮捶”的创建者,人称“神拳宋老迈”。还嗜绘画。亲友们亲切地唤他“宋老迈”。皇帝“钦加五品衔”。


镖局简况

       该镖局,地址在北京市前门外大栅栏粮食店街南口路西73号,即现在的粮食街店第十旅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该镖局,大门座西朝东,敞亮壮观,威武气派。金匾大字高高悬挂在大门口的正上方。

       东西共有三进院。

       前院(东)临街是镖局的门面,店前铺面宽敞,大门口可供两辆马车并行出入。进门是一个大院子,南面是马棚和停放大车的场所,北面是5间客厅,其中,2间客厅是帐房及业务办公室,3间客厅是接待室,用来接待来访的客户和武林同道各门朋友。

       五间客厅两侧是夹道,通往中院和后院。

        中院,院中是练武厅,上面大棚遮天,下面黄土铺地,风雨无阻地供众镖师及弟子们练功。每天早晚两个时辰,是练武厅最热闹的时间,无论严冬酷暑,镖师和弟子们都要来到这里下功夫。中院南面,是镖师宿舍。

        后院(西),是总镖头宋迈伦老掌柜的住所。

       分号、外柜。该镖局京城总号外,还在京城以外的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地,开设了很多分号。分号一般设在州府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县。还单独在宋迈伦故乡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码头李村建立了“信都会友镖局”,又称“南会友镖局”。

       总号和分号,均设有外柜,外柜一般设于县城或重要集镇码头。

       该镖局,在鼎盛时期,从业人员多达近千人,仅镖师就有好几百人,师徒有好几代,个个武艺高强,水陆、轻硬功夫兼有。

       该镖局蓬勃发展,除去自身的良好信誉和过硬实力外,离不开官府和权威人物的帮助和扶持。晚清名臣李鸿章、清大太监李莲英、董海川等,均是该镖局的靠山,都在皇帝面前为该镖局说好话,都在朝廷、官府里给该镖局帮大忙,都在该镖局遇难题时予以扶助。


镖局业务

       该镖局的业务,以走镖为主,还有坐店、看家护院、坐夜(坐更)、保护库丁等方面。

       走镖,就是承揽客户的押镖事宜。具体有:1.信镖。传递公私信件。2.物镖。长途押运货物。3.银镖。为官府及商家押运银两。4票镖。为票号递解银两及汇票。5.粮镖。为官府及商家押运粮食。6.人身镖。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走镖的镖路四通八达,东、西、南、北都有。走镖的路线分为陆路镖和水路镖。

       该镖局,曾走镖、武装押运皇帝身穿的龙袍,从专门制作生产地杭州,途经南京、徐州、山东护送至皇宫。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后,该镖局护驾慈禧太后从北京至山西。

        坐店。就是在店铺里开展日常经营活动。

        护院、守夜。就是派出镖师,去公私院落值班守夜,保护公私宅院的安全。

       看家护院的的对象,有大宅门、大商号、宝局、青楼等等。

       连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洋行、银行,也请镖局的人去保护,如华俄道胜银行就是由该镖局保护的。

       晚清军机大臣李鸿章的宅院,常年由该镖局看护。李鸿章赠“威震四方”的牌匾。此匾今在山西平遥古城“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内收藏。

      点击查看原图


       当时,北京前门外珠宝市、大栅栏都有商团,大都是该镖局保护的。街道两头有铁栅栏,有事时把铁栅栏关上,由镖局把守。各个钱庄、银号及各大有名的字号,都会请该镖局为其“坐夜”提供保护。  

       民国元年(1911年),军阀曹锟的北洋兵闹事哄抢市面,但珠宝市、大栅栏两条大街却因有该镖局保护,没受损失。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起兵,珠宝市、大栅栏也因为该镖局的保护,得以安然过关。

       保护库丁。就是派出镖师,去保护官府银库。


镖局规矩

       该镖局定有若干规矩,以管理这个团队。

       1. 处世原则: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师徒间,尊

师爱徒,不传闲话;弟子间,互尊互让,取长补短;主客间,待人和气,不欺不诈。

        2. 工作要求:接镖时,查验明白,心中有数;走镖时,小心谨慎,尽职尽责;交镖时,点验清楚,签字画押。

       走镖 “三不离”:武器不离身;衣服不离身;车马不离院。

       镖师“三忌”:忌问客户所保物品;忌与客户内眷来往;忌向客户中途讨赏。

       水路“三规”:人不离船;昼寝夜醒;避讳妇人。

        “三不住”:新开之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家之店不住。             对这些规矩,不但时时讲,而且,天天查;如有违犯,必严格惩处。这些规矩,确保了整个团队的坚强有力,事业辉煌。



收入收益

        镖局收入。对客户实行有偿服务,所收取的报酬名为“镖礼”,实质上就是银两、钱币。

       “镖礼”的收取比例,极少有文献可考,多属随时议价。该镖局给官府走“银镖”的“镖礼”,一般是一百万两银子,收取五万两,即5%;为商号“银镖”“票镖”的“镖礼”,一般是一千两银子收取五万两,即5‰。

       当然,“镖礼”的收取没有硬性规定,一般要看所押之镖的难易程度,包括镖路的远近、危险系数以及货物或人物的贵贱等,一般情况下,最高是“逢百抽五”,最低是“逢千抽五”的报酬。

       个人收益。该镖局规定,习武之人一入镖局就领工资,学徒也不例外,未出师每月也能挣上二三两。镖师的月收入最多不过十两银子,可以抵得上个六品官员的月俸。与民国时期一个月四块大洋的巡警相比,镖师的收入优越多了。

       镖局还有一些不成文的福利政策:镖师因伤致残后,家中无人的就在柜上供养;老家有人愿意还乡的,柜上花钱给他置上十来亩地,送上一头骡子、一匹马、一辆大车,同僚们再帮他凑上一二百两银子送他回乡退养;镖师以身殉职的,镖局负责厚葬,送灵柩还乡后,给遗属置上十几亩地,送上一辆大车和两头牲口;家中如有兄弟子侄愿意吃镖局这碗饭的,镖局也都挑一个收下,不是镖师的材料,就在柜上干点杂活。

镖师年过50岁,算是老镖师了,不能外出走镖,就在柜内料理点其他事物,指点指点后辈,无家可归的老镖师就在柜上养老送终了。


传授炮捶

       该镖局在开展“走镖”业务的同时,传艺授徒,极其有力地发展了“三皇炮捶”。

       他们把“三皇炮捶”规定为镖局内必需的武功。凡有进该镖局者,不管其以前练过什么武艺,都得与坐柜的镖师试手,重拜师,再度学艺。

        “三皇炮捶”历史悠久,追根溯源,其文脉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三皇炮捶”老《拳谱》上写道:“自盘古三皇治世,实为创业之祖,是以有济世之才者,必有文武之道。习文必有武备,练武必有文理,文武兼备,可为全矣”。人皇氏战胜禽兽虫蛇,又战胜蚩尤部落,由此而创的技击之法,后人称之为“三皇炮捶拳”,流传至今。

       少林寺妙兴大师所著《少林七十二艺》书中介绍“三皇炮捶”拳踪流源:“今之言技击者。厥惟‘两派四门’。‘两派’者何?少林、武当是也。‘四门’者何?三皇、形意、八卦、言门是也。考‘两派四门’之历史,则“三皇门”为最悠久。“三皇门”之祖师为人皇氏。若考其渊源,“则不出人皇氏黄帝首创兴起之遗意也。”

       “三皇炮捶”,在很早以前的各代传人无考。到了清朝初期,才有文字记载,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有一大段历史时期,在京城北京,“京都会友镖局”同“三皇炮捶”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发展。镖局出现了孙德运、张殿华、宋帮真、宋彩臣、赵志中、李尧臣等许多杰出镖师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