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2212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冀州的4部老家谱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2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0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20
文字虫 发表于:2019/11/24 8:01: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冀州的4部老家谱

4部谱书简况

4部谱书体例

4部谱书序言

4部谱书图表

4部谱书特色

4部谱书启示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经2200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千百年来,重视文化,传承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家谱,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作者因为热心于研究冀州区的历史文化,近些年来,接触了冀州4个村庄的4保存至今百年以上的古老家谱。



4部谱书简况

       ---小寨乡谢家庄村《雷氏家谱》(以下简称《雷谱》)。修于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距今(2019年。下同。)已经159年。共有6卷,其中,第1卷,为总谱,2~~6卷,是分支谱。

     现在状况:封面及前一二页破烂不堪,但是,序言和全书的绝大部分内容仍然很清晰,可以查阅、拍照。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冀州镇岳良村《冯氏宗谱》(以下简称《冯谱》)。录书于清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距今已经132年。一套5本,700多页,每页平均140个字左右,计近10万字。5册中,第1册为文字综合类,第2~~5册为世系表格图谱。

   目前,其中3本完好无损,2册有破损,幸内容不缺失。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徐家庄乡冯家庄村《夏族族谱》(以下简称《夏谱》)。录书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距今已经109年。32开本,只有12页。

      该族谱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夏族第一门谱序》,有2页;第二部分是《宗派分支世系源流》,有2页;第三部分是《夏族宗派第一门》的世系表,有8页。

点击查看原图


       ---南午村镇田村《陈氏家乘》(以下简称《陈谱》)。成稿、刊印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距今已经105年。5卷,1卷前部分,为《序言》等文字综合类;第1卷后部分至第3卷,为田村陈氏第1世至第25世的世系图谱;4、5卷,人物传记等等。

      目前,保存完好无损。

      历史资料曾记载:明清时,“吾冀家谱之善,前推田村陈氏”。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4部谱书体例


   这4部谱书,均由文字和世系图表两大类组成

       文字类,内容如下:

       1.编修人员及时间。

       2.《序》。大都有多篇。属于续修的,还把以前的《序》刊载上。如《陈谱》11篇,《冯谱》10篇。

       3.谱例。如《冯谱》和《陈谱》的《谱例》规定“凡三十年一修”。

       与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4.本家族姓氏渊源。如《冯谱》中《冯氏源流》用了24个页码,3400字左右。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冯氏自始祖,即第一世(始族)“弃”,号后稷,谥文成,至宋3000多年的发展情况。

     《夏谱》把《夏氏源流》作为一部分突出出来。

       5.家训、家规、家风。如《陈谱》中,就有田村陈氏流传341年的“五不相”家训:“亲疏不相紊;大小不相踰;贫富不相耀;贵贱不相凌;智愚不相轧。”

      《夏谱》中云:其家风是,“务农课桑,书香不绝”。是“悉缘祖德之培植”,才“族大蕃息”(作者注:意兴旺不息)。

       6.取名的第二个字。如《冯谱》,确定了自78世起,冯氏取名的第二个字的10个用字。这10个字是:“山辉含秀美,芝兰桂枝芳”。   

       7.人物传。如《陈谱》,4卷,是83篇人物传记;5卷,是先祖所受“封典”、部分先祖事迹、1篇祭文和9篇墓志铭。还刊载了田村陈氏家族中被载入《冀州志》86人名单。

       图表类,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主要的,以表格形式,把第一世(始族)至修谱时的本姓祖祖辈辈世系一一列清。另一个方面是坟茔地址、方位图及南北长、东西宽之数量。如《冯谱》《雷谱》《陈谱》均有。


4部谱书序言

   这4部谱书的《序》,有两个特点:第一,3部都是多篇;第二,大都是找名人撰写。

      《雷谱》4;《冯谱》10;《夏谱》1篇,317个字,篇幅虽然短,内容却不少,含6 项内容;《陈谱》11

      《雷谱》《序》的作者李明诰,“恩进士,候选直隶州分州席末”。

    (作者注:1.清时,州分为直隶州和府属州。直隶州品轶同府,相当于如今的省直辖市,府属州同县,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2.清朝中末期朝廷规定,“候补官员”,欲正式上任还要另外交钱;3.“席末”,座位之末,“为行礼也”。亦是自谦。)

      另一作者韩家椿,“例封文林郎,恩科举人,拣选知县”。作者注:1.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相当于如今的正处级干部。2.拣选知县,清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进士任知县,但举人已经具备为官资格,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择优录为知县。经吏部奏请后,由特派大臣负责拣选。)

     《冯谱》《序》的作者,有“赐进士第、观礼部政”,有“赐进士第、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作者注:1.“赐进士第”,是参加“殿试”,又称“廷试”,即现在全国的考试(高考)而及第者。2.“通议大夫”,文散官名。唐、宋时为正四品下,元、明、清时为正三品。3.“礼部侍郎”,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侍郎,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教育部、外交部部长。4.“翰林院学士”,是翰林院的首长,只设一人。他的职权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长。)

     《陈谱》《序》的作者,他姓名人3 位,其中,2 位是进士。

   这4部谱书《序》的内容,含有如下4 项。

        1.说明编修本谱(乗)发起人及过程。

        2.阐述修谱的作用。4部家谱的《序》,都回答了为什么编修家谱的问题,含4个方面。

       一是,知根源。就是通过家谱,知道、清楚自己的祖先。古人云:“木有根,水有源。谱谍身之本也。”修谱,为的是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如《雷谱》《序》云:“水源木本,不忘其初。”“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修、家谱,才能“知祖也”,知“吾身之所由来。”“人而不知其祖之所出”“禽兽也”。要“世之所出”“勿忘水源木本”“寻流溯源”“慎终追远,是民德归厚矣。”

    《夏谱》《序》云:修谱,为的是“溯本穷源,以绵宗祧之传,不惟恐兵火虫蚀,防其遗逸”“亦以吾门人等,值岁时佳节”“奉祀之最便”。

      《冯谱》《序》云:“二世不修谱,即为下流人”“人而不知其祖”“禽兽也”。“三世不修谱为不孝”。不修谱,“后世子孙之罪也”“岂理也哉!”

       二是,明世系。就是通过家谱,“明世次”“明长幼”“辩昭穆”,如《雷谱》《序》序云“右穆左昭,各安其次。”不修谱,“遂使昭穆弗明,祖孙如塗人,宗族若胡越,”“上无以绍祖先宗派,下无以启后嗣”。

     《冯谱》《序》云:“定世次”,为了“劝亲睦”。

       现在,出现的同家族的人取名字不按字辈、大小分不清,长幼乱套的情形,甚至,人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更别说祖宗了这些,都是不修谱、不明谱而造成的。

       三是,尊祖宗就是通过家谱,尊祖敬宗”。如《雷谱》《序》序云:敬宗慰先灵”,“睦族”“收族”,使全族人“相维相恤”,凝聚、团结。

     《冯谱》《序》云:修谱“以示敬宗而睦族。”

    一个个家族凝聚、团结好了,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就有了力量坚强的基础。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

   四是,美德。就是通过家谱,了解、弘扬祖宗先贤的孝、悌、仁、义、礼、诚信、奋斗等等懿行盛德。

      如《雷谱》《序》云:“述人事,继人志”“光其前”“承先启后”,使“一族之众大振家声”。

    《冯谱》《序》云:“先人盛德懿行,子孙师范也”,“家谱之入”“绍前人光也”“忆前人之庭训”“光宠宗族”“承先启后”“效先人嘉言懿行”“追思先人之德”“不忝(作者注:,辱也。)先人之志”“以世世佩诵”。

    《冯谱》《序》还说:“先人懿行不登于谱,大不孝也”。

    《陈谱》《序》云:修谱为了“誌前人之盛德懿行”“光前裕后”,使“英贤接踵”;为了总结经验,“导利除害”。

    正如党中央大力提倡的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2015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指出:修志“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修谱,同修志一样,就为传承历史优秀传统,维系民族精神,延续传统美德精神命脉,厚植道德沃土弘扬正能量,教化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追求真善美。

      3.确定的修谱原则。4部家谱的《序》,都规定了修谱的原则。如《冯谱》《序》云:修谱笔者要“秉笔记录”“直笔著信史”,不能“饰美增华”“浮词连篇、过情之誉,为君子耻嗟”。就是说,修谱要实事求是。《冯谱》《序》还说:族人“富贵贫贱不一”“勿得声言主仆”。“贫富不相耀,贵贱不相凌,知愚不相轧”;不能“各篆一书,阿其所好”“勿替家声云尔”。说的是,对待历史人物入谱、入志,要有统一标准,笔者不能随意,不能有个人私心,不能看人下菜碟,等等。

    百多年前的论述,与当今的要求是一致的。2015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指出:要“确保编修史实全面、客观、真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4.简述本族先贤事迹。4部家谱的《序》,都简述了本族先贤事迹。如《陈谱》《序》云:“信都陈氏,为畿内望族”“陈氏之先,积德久矣。”“忠孝节义之士,代不乏人”“哲人硕彦累代不绝”。

     《夏谱》的《序》中载:明朝年间,冯家庄村夏氏家族曾6世8人为官,其中2名进士,1名知县,2名知府,1名布政等,累官人数确多。其中,有的担任“济南府布政”、有的担任“巩昌府知府”、有的担任“青州府同知”、有的担任“宝丰知县”,等等。



4部谱书图表

      4部家谱的世系图表中,都有如下7项内容:1.属第几世。2.名讳。含名、字、号、别名、学名。3.行几。“无嗣”者、“出嗣(”者和“承”者,均标明。(作者注:“无嗣”,为无后人;出嗣”,为过继为他人后代;“承”,为过继某人子为后代出嗣或者承嗣,特标明出继于谁、承嗣于谁。有的男子标明其亲生父亲、母亲是谁。4.生卒时间,寿多少。5. 配偶。含姓氏、原配还是继配、侧室。有的配偶还标明生几人、生谁。6.子和女。含行几、名字、乳名、生母。6. 官职、功名。有的还标明在什么地方任职。7.生平事迹、谥号及史、志书的评价。

     《雷谱》的世系表格中,还记葬地,指没有入祖莹者。

     《冯谱》《雷谱》《陈谱》的世系表格中,对于外迁移居(住)的,均标明什么时间、迁移何处。



4部谱书特色

       4部家谱,虽然篇幅不一,编撰、刊印时间不同,但是,却具有3个特色。

       过细。4部家谱的编撰者,做的工作很细致。

如《雷谱》中人的生卒时间,大多精确到时辰。家族的出嫁女都有卒时间。

     《冯谱》《陈谱》中人的功名(贡生、进士、举人,等)准确到什么时间;受封、受赠、谥号及史、志书的评价,多有《圣旨》或者评价的原文。还有“乡贤祠”的1人,得以批准的从申报到批准5个层次的全部手续原文。

     《雷谱》中,对青少年时夭折的人,也有刊载,等等。

       载女。《冯谱》和《雷谱》,打破了以前谱书,“载男不记女”的惯例,刊载有女儿情况,是作者以前见到的百年以上谱书中没有过的。

     《冯谱》中,对一些出嫁女,如几位皇后、皇妃,都记载得很详细。

     《雷谱》中,对出嫁女,适(作者注:即出嫁)哪里及谁(姓名、官职和功名)、家庭声望及其公公的官职和功名,都有刊载。

      重德。4部家谱,均特别注重了人们“真善美”道德的记载,以教育后人,传承弘扬其优良品质,“睦族”“兴族”。

     《冯谱》中,对一些道德高尚、对国家或者集体贡献大的人,十分详细地记述,有的长达10多页。

     《雷谱》中,记载了1至16世中,38人功名获得功名的奋斗情况。这些人,有监生(国子监的学生)、太学生(监生俗称)、武举、生员(俗称秀才)、文武庠生(生员的别称等等。

     《陈谱》,拿出两卷,专门记载先贤的感人事迹。4卷,是83篇人物传记;5卷,是先祖所受“封典”、部分先祖事迹、1篇祭文和9篇墓志铭。其中,受封典(作者注: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的4家16人,受15份《圣旨》。刊载了家族中被载入《冀州志》86人名单。包括,“正贡”22人,“例贡”10人,举人12人,进士3人,仕宦24人,“捐输”2人,“方正”5人,“孝友”2人,“节妇”5人,“烈贞”1人。(作者注:“正贡”是,正途出身的贡生。“例贡”是,捐纳取得的贡生。“仕宦”指,做官的人。“捐输”指,国家有困难而捐献财物的人。方正”指,具有正直品德的人。“孝友”指,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人。还载有乡贤祠”的1人、7人的行状及部分祭文、誌铭、墓志,等等。

      因此,《陈谱》被称为明清时“冀家谱之善,前推田村陈氏”。



4部谱书启示

       通过认真研读这4部家谱,受到很大启示,对我们如今及今后修志、编谱、写史,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一,修志、编谱、写史,必须严肃认真、谨慎过细,丝毫不能马虎而留遗憾。

      第二,修志、编谱、写史,必须要重视“半边天”---女性,含出嫁女儿和嫁入媳妇。  

      第三,修志、编谱、写史,必须彰显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把祖辈先贤的先进事迹和流传若干年的家训家规,挖掘充分,编写到位。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