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841

查看

1

回复
主题:母亲在,不远行 [收藏主题]  
yeshulin 当前离线

400

主题

513

广播

1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三年级

用户积分:4874 分
登录次数:2437 次
注册时间:2012/11/13
最后登录:2022/10/19
yeshulin 发表于:2014/12/26 9:5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母亲在,不远行[2014-12-20 20:12:42|by:yangqiulin1965] 点击查看原图


 

沧州任丘报友蔡赛男几次来电话,要我和妻子去她那里,因为她在那里可以给我们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朋友说,不要总是恋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一年能出息几个钱?只有走出去,才能改变贫困的家境。朋友这话已经与我说过多次了,起初,考虑到孩子上学,我谢绝了她,说等到孩子中学毕业吧。去年,孩子考上了天津一所大学,朋友又来电话相劝,我也想着是得出去挣钱了。可是,母亲却老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我还是犹豫不定。

我的父亲去世较早,是母亲为我们兄弟二人先后成了家。母亲如今已经78岁高龄,自己单吃单住,虽然早就不种地了,她却从不闲着。每到秋天,人们将地里的粮食收获完后,她便拿上一条编织袋,步履蹒跚地去地里捡拾人们遗落的花生果或玉米棒子。捡回的花生她一点一点地摊在一个大簸箕里,放在窗根的太阳底下晾干,然后装入编织袋里,待村里的油坊开业后自己榨油吃。母亲每年还会养几只鸭子,她用捡来的玉米做饲料,再配些野菜喂鸭子。其实,母亲并不缺吃穿,粮食和钱物都由我和弟弟按时供给,但母亲却偏是喜欢去做这些事,她说:“做点事觉得自己还中用,这样心里也不觉空得慌。”

去年冬天,母亲生了一次病,身体逐渐虚弱,再走远路有些吃力,平时脸上似乎多了些许忧郁。一次,她叹了口气说:“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今秋恐怕不能捡粮了。”言语间透露出一种落寞。看到母亲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啊,平时我们都在忙,很少顾及老人的心理变化,她身体硬朗时为儿女操劳分忧,干不动时却平添了一种忧愁,我动情地说:“妈,您希望我们做什么?我尽力去做。”母亲眼里闪动着浑浊的泪花说:“平时多来我这儿看看就行了。”

我将母亲的话装进心里,无论怎么忙,隔三差五总去母亲那里望一眼,哪怕不做停留,说上一句话就走,也会让母亲感到我在她身边,她的心里就十分安然和欣慰。一天上午我闲暇无事,又去了母亲那里。推开院门,进得小院,围在栅栏一角的两只鸭子“呱呱”地向我打着招呼,母亲听到动静从屋里迎出来,眼里闪烁着一缕温情。每次来见母亲,她都会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知道,这是年迈母亲的最大希冀了。

初冬午日的阳光洒在母亲的窗跟儿下显得格外温暖。而对于母亲来说,每次我的到来就像是这冬日的午阳给她带来欢欣。望着母亲日渐苍老的脸庞和头顶上屈指可数的稀疏银发,不由心生伤感,母亲确实是愈发的老了,她的有生之日也在一天一天缩短,她的晚年生活需要有儿女陪伴。

二弟一家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了,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挣钱养家。可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我还是决定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在家种几亩薄地,虽然收入少些,却能够与母亲朝夕相伴,白天去田里劳作,早上晚上去母亲那里陪她坐一会儿,唠唠嗑说说话,或是一起吃顿饭,做做家务,让母亲不觉孤单,让她老有所依,心里踏实温暖。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多尽孝心,莫要到了母亲不在的那一天,留下子欲养亲不待的遗憾。

      杨秋林/文     叶树林/推荐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yeshulin 当前离线

400

主题

513

广播

1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三年级

用户积分:4874 分
登录次数:2437 次
注册时间:2012/11/13
最后登录:2022/10/19
yeshulin 发表于:2014/12/26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我与杨秋林素不相识,但他的这篇文章打动了我,故在此推荐给大家,也希望读者栏目编辑孟老师能够看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