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892

查看

1

回复
主题:尊重比关爱更重要 [收藏主题]  
klnongmin139 当前离线

196

主题

692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0418 分
登录次数:3496 次
注册时间:2010/2/27
最后登录:2023/3/27
klnongmin139 发表于:2014/8/13 20:40: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看了一篇叫《莫让关爱成伤害》的文章,想起前些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悄悄送温暖、默默给关怀的报道,觉得很有新意和创意,显现出社会的和谐音符,其做法值得肯定和提倡。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其实就是通过各级基层组织把党的关怀与爱护送到贫困户家中,也是一场爱心接力,若要掺杂上一些商业色彩和交换的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不但不会让人有好感,还会让人反感。我们常常看到,某某领导带着米、面、油或是写着多少元慰问金的牌子等来到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握手交谈,做秀领导也偏面追求“四有”即:广播有音、电视有像、报纸有名、网上有影,丝毫不顾及受助者的感受和心理,只顾着自己给所谓的“民心工程”增色加彩,而不曾在不经意间却为受予者增压添堵。在不少与亲情有关的散文中,常常看到一些学子,为了避免尴尬的场面,而拒绝与亲生父母、亲友在校园相见,究竟对错与否,我们姑且不论,但其中也折射出学子们或多或少的虚荣心,因为个人自尊心强而不好意思也不愿在同学面前亮相,让同学们说东道西、说三道四的背后议论。 行文至此,不禁让笔者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儿童父母双亡,有幸被一富翁资助,儿童从此告别贫苦的生活,衣食无忧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媒体对其成长进步进行追踪报道,富翁资助贫苦孤儿的事迹也时常见诸于报端。大学毕业在即,又有记者采访,问其应该如何感谢这位资助他的恩人。孰料,孤儿语出震惊四座:“不,我不感谢他。贫穷是可耻的,他有我的贫穷换取自己的荣誉,我们之间是等价交换。” 长期以来,我们把同情关爱当作美德而大大赞颂和宣扬,却很少去考虑和关心过被关爱者的感受和尊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神州夜航》栏目中报道,某地搞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一听说要“上电视、广播”,数十个贫困生一哄而散,逃离的镜头。 不可置否,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应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能够得到关爱和帮助处于贫困境地的弱者,无疑是幸运的,理当心存感激。这种关爱和帮助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而绝不是让弱者以降低甚至出卖自尊来换取一时的施舍。只有这样,才能让弱者在感受到社会温暖和友爱的同时,奋发图强、自立自强;才能在弱者的心灵里播撒下爱的种子,教育和督促其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当好爱的传递者、爱的使者。倘若以高居人上的架势、势利的目的在实施帮助与关爱,不仅不会结出“善果”,相反还会在因伤害弱者的心灵而产生“恶果”。 在纽约每年冬季大雪的时候,私立学校总是要停课,而公立学校则不然,而且不管是多大的风雪,公立学校都是风雨无阻,目的就是为了不使贫困学生在家里挨饿受冻。但偶尔也会有不为生计发愁的家长来电质询,为何不只让贫困的学生来上课,但校长总会这样回答,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会让他感觉自己是贫困生吗?”。给予应当以不损害受助者的尊严为原则,这样的关爱才值得认可和称道。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连队的今天,有的战士家里有了困难或遇到涉法问题,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也似乎正因为此,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个别人,水道渠成地成为白眼的聚焦点,我们暂且不说多么以人为本,实施多么人性化的措施,在为贫困战士实施捐助的时候,我们能否也像那位校长一样委婉,才不致使弱势群体在受助时像那位贫困生一样直接。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关爱看作温暖,把同情视为高贵,送温暖也要讲究方法,莫让关爱成伤害,献爱心也掌握技巧,勿让爱心成伤心,送人玫瑰只有掌握策略才能手留余香。在为别人送温暖、献爱心时,我们千万别忘了:尊重比关爱更重要!要让受助者心怀感激又心安理地享受着美好人性的馈赠。 刘春风 (文) 程玉林(荐)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