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920

查看

0

回复
主题:孝子 [收藏主题]  
klnongmin139 当前离线

196

主题

692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0418 分
登录次数:3496 次
注册时间:2010/2/27
最后登录:2023/3/27
klnongmin139 发表于:2014/7/20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我们顺平县正童村的人们每说起孝顺老人的事,首先提起的就是伺候老娘11年的李丙旭。李丙旭小名旭子,1948年腊月三十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因为农村从出生算一岁,大年初一就算两岁,因此起名旭(虚)子。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娘,不但耽误了学业,而且耽误了青春。
   旭子原本弟兄七八个,他是老小。由于家庭贫困,只有大哥和他幸存,其他都已夭折。在58年他大哥为求生路,外出到甘肃省天水县找了一份工作安了家。65年他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旭子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十七八岁的旭子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被迫辍学了。
‘漏屋偏遭连阴雨,行船正遇顶头凤'1968年旭子20岁时,他老娘得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从此旭子就每天为娘求医问药。开始用独轮小推车推着老娘到十里外的村子求医针灸,隔两天去一次。那年头,乡间土路坑洼沟坎,凹凸不平。独轮小车,歪歪咧咧颠颠簸簸,晴天日头晒,雨雪不能行。若遇烈日或小雨,他就在小车旁绑个棍子,棍子上再绑把雨伞,为老娘遮阳挡雨。就这样,从不间断的去了两三个月。人累瘦了,腿跑细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了。
    没钱治病,可得过日子吧?旭子没办法,就用自己学的几个字给在天水的哥哥写了几次信,也不知是没寄到,还是怎么回事。哥哥也没回信。旭子找了个有文化的人又写了一封,算是起了作用。据说是这样写的:“哥嫂你听言,听我对你谈。咱娘有了病,治病没有钱。钱也不多要,每月三十元。你要不邮钱,把娘邮到天水县。”
   这一封虽没白写,可是每月只给邮30元钱。这杯水车薪根本不济于事。不过在生活上多少也起点作用。没钱就无法治病,老娘躺在炕上日日受着病痛的折磨。旭子没别的办法,只好变卖家里的物件和树木,用来维护娘儿俩的生活。旭子常说 ;“宁可自己挨饿,绝不能让老娘饿肚子。”他每天给娘洗脸洗脚,喂水喂饭,接屎端尿,缝衣做被,所有不应该男人做的活他都做了。每天他把老娘伺候好了还要到生产队去挣工分。干活回来先得看看老娘,常常一看,不是拉一被子屎,就是把被子尿的尽湿。旭子从没嫌过脏和累,每次都给老娘换好擦净,把被子刷净晒干。隔一两天,就把老娘放在椅子上,用温水给老娘全身冲洗一遍。饭做好了也是自己先尝尝,不凉不烫再喂娘吃。娘吃饱了自己才吃。还经常把老娘从屋里背出来晒晒太阳,换换新鲜空气。娘的衣服也是常洗常换,经常是用手一把裤子弄一手屎。都说‘百日床前无孝子’。可是旭子却这样年复一年的一直坚持了十一个春秋。总没向外人说过一句怨言。
1979年的一天,老娘突然病情加重,旭子赶紧备好小推车,铺上褥子,带上仅有的50元钱,把娘抱上车,为了安全,还用绳子把娘拦固在小车上,就急忙向离我村十多里地的诊所走去。也不知是该老娘寿终,还是路上遇到小鬼作祟,走了不到二三里路 ,小车忽然推不动了。他把小车放稳一看,轴挡卡死,轮子不转了,急的旭子满头大汗束手无策。前不靠村,后不着店,前不能走,后不能退,路上无人,旭子扶着老娘张口大哭。哭了将近半个小时,忽然,从前方迎面走来一辆牛车。车到跟前,旭子连忙跪地求救,赶车老汉看这情景,既可怜又感动。可是没有工具怎么修车?老汉问明了情况,说:“这样吧,把你娘抱上车,用绳子拴上小车拖在后面,你在后面跟个,我把你们送回家。”就这样到家把娘安放在炕上,谢别了救命的老汉,在老娘临终前,旭子又在娘前大哭了一场。
第二天下午三点左右,旭子的老娘终于闭上了饱经痛苦的双眼。辞别了难舍难分的孝顺儿子,一命归天了。旭子痛苦万分的料理了母亲的丧事,自己已过而立之年,青春就这样过去了,也就一直没有结婚。独自过着孤灯自守的清贫生活......。

旭子一不贪女色,二不胡作非为。他自小就是个闲不住的人,他除了干完自己的活儿外,大部分时间是帮助乡亲们干活。
有一次,旭子说帮我家栽山药,刚要下地,一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开车拉他去游玩。旭子坚定地说:“那可不行,游玩是小事,还是人情最重要。”当下就谢绝了朋友的邀请。
年过八十的李大爷经常腿疼,儿子整天又特别忙,他就找到旭子,对他说:“旭子,什么时侯用三轮车,拉我去扎扎针行吗?”旭子很痛快地答应道:“好,咱们这就去。”于是,推出电动三轮车,拉着老人到十里外的村去针灸。就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去一次,而且每次都是义务服务。
在村里,春天帮人种,秋季助人收。施肥打药,浇地除草。就这样年复一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三四十个春秋。并且全是义务劳动。有时人们感觉实在过意不去了,就硬留他吃上一两顿饭,也就算是给他的报酬了。

顺平县正童村程玉林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