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健康科普 >> 查看帖子

1195

查看

0

回复
主题:为“食物相克说”正本清源 [收藏主题]  
mengyanjun 当前离线

1128

主题

593

广播

59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八年级

用户积分:14014 分
登录次数:3600 次
注册时间:2007/5/6
最后登录:2024/2/26
mengyanjun 发表于:2014/2/24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吃了螃蟹就不能马上吃柿子、蜂蜜忌与小葱同食……这样的“食物相克”之说,几乎每个人都听到过,有些家庭甚至把它收集打印,张贴在厨房的墙上,以防“吃错”。其实,如果细细推敲,绝大多数的所谓禁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理论上站不住脚的,有的甚至是十分荒谬的。

  为“食物相克说”正本清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范志红(副教授)

  质问1:这种禁忌的始作俑者是谁?是否专业人士?

  很多说法来自非专业人士,或者时尚、生活杂志的撰稿人。这些人可能以赚取稿费为主要目的,未必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的专业知识。没有作者署名的信息,一定要打个问号,不可全信。那些说明作者工作单位和职称的文章较为可信。但也要注意,隔行如隔山。没有哪个专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个医学专家,未必对食品方面的知识有深入了解;一个食品专家,未必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有准确把握。

  质问2:这种禁忌符合常理逻辑吗?

  每一种说法,都必须要有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仅仅说“两者相克”或者“不可食用”,甚至说“产生危害”,未必真的值得采信。

  举例说,黄瓜和番茄不能一起吃,是为什么?理论是:黄瓜中的一种酶会破坏番茄中的维生素C。那么这种酶有多么厉害?是否能把黄瓜本身的维生素C全部破坏掉?事实上,食物成分表上说明,黄瓜本身就含有维生素C,含量是8毫克/100克,可以测定出来。既然这种酶连黄瓜本身的这点维生素C都不能完全破坏,又怎么能把番茄的维生素C破坏掉呢?逻辑上显然站不住脚。

  实际上,很多水果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C氧化酶”,但是这种酶只在细胞被破坏的时候释放出来,而且它们受热后会失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活性也会受到抑制。

  换一个角度再问:如果黄瓜不和番茄一起吃,可以和其他蔬菜、水果一起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其他蔬菜和水果毫无例外地含有维生素C。这么说,黄瓜岂不是不能放在三餐当中吃了么?推而广之,那些含有“维生素C氧化酶”的蔬菜是否都不能在三餐中吃呢?显然,这是个十分荒唐的结论。既然如此,还要相信这种禁忌做什么?

  质问3:这种禁忌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是否以偏概全?

  每一个营养健康方面的结论,都应当是从科学研究得来的。而科学研究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所有的结论,都有严格限定的前提;而所有结论的应用,也都有着明确的人群范围。如果把一个在部分人中得出的研究结果扩大到所有人身上,或者把某种条件下才发生的不利作用扩大到所有情况下,那么结论就变成了谬论。

  比如说,豆浆是否不能和鸡蛋一起吃?理论是: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它是一种抗营养因素,会妨碍人体肠道中的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这种蛋白质不耐热,如果煮沸8分钟以上,它有90%以上会失活——所以人们都在放心地喝熟豆浆。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因而如果用没有充分煮透的豆浆来冲鸡蛋,有可能因为“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捣乱,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听了以上的理论可知,这个禁忌成立的前提是:豆浆没有煮透,“胰蛋白酶抑制剂”大多没有失活,因此会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过,从“没有加热透的豆浆冲鸡蛋不妥”,并不能推知,“已经煮透了的豆浆不可以和鸡蛋一起吃”。把“豆浆冲鸡蛋不利蛋白质吸收”的结论,扩大为“豆浆和鸡蛋一起吃不吸收”的结论,显然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事实上,人们仅仅喝豆浆,就会对健康产生莫大好处,在蛋白质方面也得到补充。那么,既然煮熟豆浆本身的蛋白质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说明蛋白酶抑制剂已经被充分破坏。再吃一个鸡蛋,又有什么不能消化吸收的道理呢?

  质问4:完全遵守这种禁忌,是否有可能?

  的确,正如上面两个例子那样,很多禁忌不仅荒唐,而且根本无法实现。因为按照这样的理论解释,人们的生活将无所适从。

  例如,有禁忌说,牛肉不能和土豆一起吃。为什么呢?说是牛肉富含蛋白质,要求酸性条件消化;土豆富含淀粉,要求碱性条件消化。两者同时食用,会损害消化系统。

  按这个说法,问题可不仅局限于土豆和牛肉了。含蛋白质的食品很多,含淀粉的也不少,还有很多同时含有蛋白质和淀粉两种成分。看来,人们只能一餐吃牛肉,一餐吃土豆;一餐吃鸡蛋,一餐吃米饭……主食和菜肴是没法一起吃了,连蛋炒饭、饺子、包子、馄饨、馅饼之类的做法都必须取消。生活突然变得如此恐怖乏味。

  有些食品更麻烦——红豆绿豆蚕豆豌豆芸豆等食品当中蛋白质含量达20%,淀粉含量50%以上,这样的食物干脆就没法吃了。其实,面粉含蛋白质10%,米饭含蛋白质7%,还有燕麦、玉米、小米……严格来说,它们也不能吃了。

  可是,吃这些食品就会造成消化系统出问题的结果,有任何实际证据吗?如果拿不出确切证据的话,又为什么要相信这种让人无法遵守的“禁忌”呢?

  质问5:如果违反了这种禁忌,能有多大危害?

  最后,人们要问问:如果我违反了某种禁忌,会有多大危害?

  我们不妨把禁忌分为两类:一类与“降低营养吸收”或“造成某种营养素破坏”有关;另一类与中毒、生病等有关。后者应当引起警惕,前者则几乎没有什么危害性。

  举例说:很多人相信,牛奶不能空腹喝,因为空腹时胃肠蠕动很快,而牛奶是液体,甚至可能穿肠而过,其中的营养素会被浪费。于是,人们在没吃早餐、饥肠辘辘之时,尽管手边有盒装牛奶,却不敢去喝,一直饿到中午。

  且不说人体消化道并非漏斗,牛奶在胃里就会变成凝块,穿肠而过的事情完全是没常识的凭空想象;就算果真因为肠道蠕动较快造成营养素吸收率有下降,毕竟奶中的养分大部分还是会被吸收。婴儿都是空腹喝奶,他们难道不是靠吸收其中养分而长大的么?既然婴儿都能吸收其中养分,想必成年人不会消化能力更差吧。就算吸收率降低30%,毕竟还有70%的营养可以供身体使用,总比一直饿着要好得多吧!

  扣除这一类禁忌,余下来的禁忌就屈指可数了,只剩下那些中医书上曾经记载的说法。然而,其中大部分情况在健康人的日常饮食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只有少数几种需要注意。

  在很多“宜忌”的说法当中,都表现出对研究信息和科学道理的不恰当解读。这些说法有的以偏概全,有的夸大其词,有的缩小范围,往往引导人们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特例上,令人们在厨房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漠视饮食中那些最要紧的健康原则。这种状况,徒然增加人们的精神负担,对改善大众的饮食质量益处甚少。

  如果真的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和那些无聊的禁忌纠缠不休。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体质,知道自己吃哪些食物感觉不适,哪些食物令我们精神振作。这种效果更多地与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态有关,而与大部分“禁忌”无关。让我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多地考虑如何搭配食物才能达到营养平衡,帮助预防各种慢性疾病。果真这样去做了,天长日久,健康自然与你相伴。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