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乡村振兴 >> 防骗宝典 >> 查看帖子

1492

查看

0

回复
主题:经济强县为何沦为民间借贷危机重灾区 [收藏主题]  
xinnongmin8899 当前离线

766

主题

380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六年级

用户积分:11406 分
登录次数:1925 次
注册时间:2007/8/8
最后登录:2024/4/27
xinnongmin8899 发表于:2013/9/14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导读】顶着“陕西第一县”光环的神木县在短短几年内陷入空前的民间借贷危机,难道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引发了财富魔咒?
  中广网7月24日消息(记者黄钊)据经济之声消息,昔日红红火火的民间借贷如今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煎熬中。神木,这个排名靠前全国经济百强县,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中陷入严重的民间借贷危机?
    神木的民间借贷链条是怎么形成的?
  神木以盛产优质煤矿闻名。在煤炭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间,当地居民收入迅速提高。财富的快速积累让居民有了投资的冲动。神木的民间投资出现在2007年,2、3年后达到高峰。随着“房姐”龚爱爱案曝出后,神木“10户9贷”的现象逐步浮出水面。
  当地人:进城务工的农民、环卫工人,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他就想拿这些钱赚更多的钱,听从了亲戚朋友的介绍,参与到这个民间借贷。
 神木民间借贷最早是从亲戚朋友间开始的。
  
   当地律师张一千: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一个人从事然后带动一家,一家然后带动另一家,七姑八姨把钱,朋友托朋友,亲戚托亲戚,把钱放里面。
  从亲戚,到朋友,神木的民间资金就这样汇集起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些钱最终通过不同渠道流入到更大的老板手中。
  知情人士:比如说,他们刚开始做酒店,也有做***的,开饭店的,这些都是小的。又弄到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弄回来的钱,然后他们去弄煤矿的,挖名牌的,做房地产的,再弄出去。还有以一个小项目然后扩大化,大量往回弄钱。他们把这钱再弄回来又集中给个别人了。
  就这样,神木民间游资从个人手中经过朋友、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等渠道,最终投资到煤矿、房地产等高收益项目上获取高回报,由此形成了民间借贷、投资的资金链。
  神木民间借贷资金链是如何断裂的?
  2012年初,煤炭市场不再火爆,煤炭价格一路下降,秦皇岛港煤炭积压成灾。随后,毗邻的“煤城”鄂尔多斯高利贷崩盘,这一风潮很快蔓延到了神木,当地民间借贷的“操盘手”先后“跑路”,神木县城内大量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关门。
    随着融资超过40亿元的神木新世纪黄金珠宝城老板张孝昌崩盘潜逃,神木的“借贷金字塔”开始从塔尖处破碎。
    一时间,当地百姓乱了阵脚,拼了命的想从典当行里取钱出来。可是,当他们来到曾经熟悉的十字路口、想要要回自己积攒的财富时,远处人去楼空的借贷公司让他们手足无措。经历过这一切的受害者方先生边抽烟边对记者讲述自己人生在危机前后的逆转。
  方先生:以前借一点钱了,贷一点钱了,现在你出去借一俩千块钱都很难借到。谁要开个几百万的豪车啊,油都加不起都在家里放着呢。
    鄂尔多斯、温州先后出现民间借贷危机,为什么这次是神木?
  调查中发现,神木民间借贷的兴起和破灭都与鄂尔多斯有着直接的关系。
    知情人士:刚开始神木起步的时候,都是鄂尔多斯那边有亲戚、朋友在做,他们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做?所以就都开始自己做了。
    由于过分依靠煤炭经济的单一经济模式,在煤炭行业不景气,利润大幅下降,投资无法收回,神木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危机只是时间问题。
    某煤炭企业老总:与煤矿有关系,整个煤矿不景气,神木就靠这个东西,煤价起不来,老百姓的钱就空。以前去银行凭关系可以贷到款,现在这个信任体系没有了。
    除了煤炭行业,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神木民间投资到房地产的资金同样无法收回:
  知情人士:一个在西安做房地产的,我们神木的人,他就是做三个盘,一打压房地产,一下就没有人买房了。他资金就断裂,他都是神木这边给他提供的。这个月你把别人的利息给了,下个月没给。大家都很敏感的,直接要起。现在大家手上都欠条。
    煤炭给神木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危机。古老的财富陷阱在这里又一次上演。此次危机酝酿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借贷公司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当地政府“小额信贷公司”监管不利也遭到多方质疑。为整顿金融秩序,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神木政府成立“打击非法集资办公室”,并将试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新闻来源:2013-07-24 10:3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一切皆有可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