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苹果上为啥长蘑菇?专家揭秘“果菌王” [收藏主题] |
前不久,网络上一段苹果长出蘑菇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浙江湖州的邓女士讲述了由于当地出现连日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她家中一颗苹果逐渐出现腐烂迹象,并在顶部长出了白色蘑菇。之后邓女士将苹果放在窗台上,竟然发现上面的蘑菇逐渐长大了。
视频发到网上后,受到不少人的关注,网友们还给这个长蘑菇的苹果起名“果菌王”。这段视频同样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关注,在联系邓女士后,得到了这颗“果菌王”。专家称,这种现象在桃子、李子等水果上都有出现,但是长在苹果上却很少见。 苹果上为何会长蘑菇呢?能吃吗?长蘑菇的苹果又为何会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 苹果上长出的蘑菇能吃吗? 目前,这个长蘑菇的苹果寄到科研人员手中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这颗“果菌王”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呢?长出的蘑菇能吃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一探究竟。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果菌王”。 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颗苹果上长出来的蘑菇学名是裂褶菌,别名白参。裂褶菌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有显著的药用价值。他们这段时间对这颗苹果和上面长出来的白参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苹果和白参的外观已经和一个月前有了很大变化。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赵琪:苹果已经萎缩成苹果干了,但是白参还是这样子的。现在就很清晰可以看到,这个白参是从果核上面往上面长的。苹果完全收缩完之后,你看在我手里面拿的这个,当时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你看现在果核这部分,这些白参的菌丝是白色的,还明显存在。 赵琪说,苹果送到昆明的实验室后,经过自然培养,虽然萎缩了,但上面长的白参还维持原样。白参是一种药食兼用菌,通常长在腐朽的木头上,在森林或者有天然木质素的地方都可能长出这种菌。除了在野外,在大气层的平流层中都分布有白参的孢子。 苹果上为啥会长出蘑菇? 苹果上长出来的蘑菇学名是裂褶菌,别名叫白参,不仅能吃,而且营养高,还有显著的药用价值。这种裂褶菌为什么会从苹果上长出来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赵琪:白参为了繁衍后代,它就要广泛传播它的孢子。随着大气环流的影响,到世界各地都有。只要湿度适合,它就会抓住机会繁衍它的后代。 专家分析,当白参的孢子落到了苹果果梗中,苹果核儿就为白参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浙江六七月份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促进了白参的生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上会长出白参。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赵琪:因为苹果刚好富含糖,同时含有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等,果核和果梗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这样的话就满足了裂褶菌的生长,以及发育繁育后代的条件,它就占据了苹果里面果肉部分和果核部分,在一定时间营养积累之后,它从上面就长出了邓女士看到的这个裂褶菌。 苹果上的蘑菇会有苹果味吗? 长在苹果上的蘑菇,吃起来会不会有苹果的味道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赵琪:就像网友问的,白参会不会有苹果味呢?前期我们在做银耳育种工作过程当中,我们就成功地种出了含有茉莉花味的,或者桂花味的这种银耳。我们可能现在说,苹果味的白参目前还没有。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也许是会有的。比如说会有苹果味的,还有芒果味的,也许还有桂花味和其他水果味道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应该会实现的。 “果菌王”为何得到科研人员青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琪介绍说,长期以来,他们团队做的就是白参新菌株、新品种选育,其中找野生白参种质资源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团队常年在青藏高原开展科考,并已经收集了大量野生白参子实体,带回实验室进行菌株分离,并发现不同基质对白参的生长、繁衍都有不同的影响。这次他们从长白参的苹果中已经分离和培养了白参纯菌株,并进行了DNA确定。未来基于不同水果和最新分子育种手段,培育出不同味道的白参有望实现。 科研团队围绕白参还开展了哪些研究? 此外,科研团队近年来还通过航天育种来进行白参新品种选育。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研究的白参菌株,也为更好发挥白参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从全国各地开展广泛的白参种质资源收集,到野生变家生、新菌株驯化栽培,科研团队围绕白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培育更优新品种。除了在地面实验室开展育种以外,航天育种也是科研团队开展的重要科研工作。 截至目前,神舟十二、神舟十四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多批次从中国空间站将白参实验菌株送回地面实验室,供科研人员开展后续筛选等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戴永思:让它和未上天的菌株进行对比,看它出现哪些变异。从生物学的特性、生长速度,到时候还要进行初步实验,研究子实体的高度、大小、颜色等各种变化。 科研人员介绍,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研究的白参菌株,与地面最大的不同在于,该菌株在宇宙中经历了宇宙射线辐射、微重力和超真空等物理因素诱变,会导致一些基因位点发生突变,而这些突变对于科研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白参被从中国空间站送回地面后,科研人员再将其与在全国各地采集来的野生菌株,以及这段时间陆续收到的水果上的白参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环境和基质对白参的生长到底有哪些影响,从而为白参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核心种质。 专家:家中用腐烂水果试种白参不可取 如果家里有腐烂的水果,可以用来自行培养白参吗? 专家提示,虽然白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要让白参长好,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通常我们家中腐烂发霉的水果,基本上都种不出蘑菇,反而可能会在水果表面出现大量的链孢霉菌。如果食用了被链孢霉菌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
分享到 | |
支持(0) | 反对(0) 顶端 底部 |
“长蘑菇的苹果”有后代了!暂不具备苹果味
湖南日报 还记得那朵从苹果上长出、后又送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吗?最近,通过分离培养的“果菌王”已有了第一批“后代”。 “果菌王”大名裂褶菌,也常被称为白参,是东南亚一带著名的食用菌。 上回讲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收到从浙江德清寄来的苹果蘑菇后,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分离培养的“果菌王”还和科研人员从青藏高原收集来的白参、“太空白参”,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进行了菌丝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对比。 欲知详情如何?记者再次联系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 目前收获20斤左右“果菌王2.0” “相比青藏高原的白参和从太空回来的白参,‘果菌王’的长势并不是很整齐,经历20多天的培养,目前只收获了20斤左右白参。一般白参20天左右就可出菇。”赵琪说,在本次对比实验中,三种白参都选用了阔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前两者为经历多轮选育的品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纯野生的“果菌王”。 “如果用开花程度来形容双方长势,青藏高原白参和‘太空白参’已经完全‘绽放’,但‘果菌王’还处于‘花骨朵’的状态,只有部分可采摘。”赵琪说。 对于这批率先“出炉”的“果菌王”后代,赵琪团队打算先给当初慷慨赠送“果菌王”的浙江德清邓女士,寄去一两斤“果菌王”后代尝尝鲜;剩余白参则主要用于团队开展营养成分分析,还有小部分打算留着团队一起品尝。 当初往昆明寄送“果菌王”的德清邓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下旬,赵老师团队便已联系过她,说等出菇后,便给她寄点“果菌王2.0”作为回馈。如今这么快便有了下文,让她感觉既惊喜又有些感动。 “我一直跟他们说,没关系的,别一直挂在心上,没想到这么点举手之劳,他们竟然一直记着。”邓女士说,对于接下来即将收到的白参,自己已有了些小小的期待。 首批“果菌王”后代应该暂不具备苹果味 那么,这批“果菌王2.0”会是什么滋味? 赵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果菌王”还处于驯化阶段,且栽培基质用的也是常见材料,因此,他估计此次的白参并不会有特别的味道。 而此前被众多“吃货”网友寄予厚望、接种在苹果上的白参,同样也显得有些“娇气”,目前长势欠佳,大多数子实体刚刚“冒芽”。 值得一提的是,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赵琪说,接下来,团队将通过选基质、设定培养条件等方式,对“果菌王”开展进一步的品种选育。相信通过多轮选育,“果菌王”可以逐渐适应新环境,在产量和口感上,都将有更大提升;同时,这项研究也将为团队的后期育种工作提供更优良、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育种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工作,许多品种都要经历多轮选育,才能获得更优良的性状。我们对‘果菌王’品种驯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赵琪说。 |
|
支持(0) | 反对(0) 顶端 底部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