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956

查看

0

回复
主题:张氏五代人办书院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4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2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27
文字虫 发表于:2023/11/18 5:41: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历史人物】

张氏五代人办书院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西野庄头村张际隆,在清朝初期,于本村创办了一座书院,而后近百年,一家4代人持续担任书院山长。

       该书院因为建在滏阳河畔,故取名“滏阳书院”。大堂上额书“功崇养正”,两侧楹联为“严立规修遵四教  多成俊秀待三升”。

       查史、志书得知,它是冀州历史上仅有的建立在乡村的两座书院之一。

   清朝初期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颜元(1635~~1704),曾经到“滏阳书院”讲学。《颜习斋年谱》载:“康熙辛未,先生出游,至野庄头”。从中足见“滏阳书院”当时之显赫声望、地位。

   史书载:该书院“颇著绩效”“教族人子姓多成名”“名遂大著闻”。乾隆三十年(1766年),冀州知州吴克明,亲率众人,为张家挂匾,上题“孝友双辉”,予以嘉奖。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第1代张际隆与第2代张存义:张际隆,字运昌,创建“滏阳书院”“教族子姓读书识字”“初捐田十数亩”,租出去,其收入解决书院所需。

隆子存义,字宜万,“复捐二十余亩”,用其租金收入“以兴学”。后命子延龄主持学院事宜。

       第3代张延龄与锡龄:延龄,字乔年,国学生(作者注: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他开辟了他族、他姓、他邑子弟入学院读书。

       嘉庆十一年(1807年),有本姓某无赖“谋夺书院田租”,延龄故,弟锡龄,武生(作者注:武秀才的简称“讼于官”。知州孔传金,主持正义,裁定他人不得“干预”学院事、学田“十余亩”属学院,判罚了无赖。

       第4代张凤翥:锡龄三子凤翥,诸生(作者注: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学生为生员,即秀才。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他掌管书院不久,交子承绪管理。

        第5代张承绪(1825~~1886):字绪业,号静斋。增广生(作者注:指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生员有定额,其后名额增多,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广生""增生"。)是全国著名学士、冀州赵家庄人赵衡之岳父。   

       他曾经为学院捐田10余亩。主持书院“数十年”,学生“高者为诸生,有名州里”。

   他“工书善画”“并晓音律,能谱曲”“能文之名”“播闻远迩(作者注:近”。一次,学使(即学政。 所谓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 清中叶以后,与巡抚、巡按等平行,是三品)到州里考试诸生,他参加了。学使对其试卷“点评”很佳,还索求了其两幅画。

   他“家世传孝友”“为乡人所敬信”。被1929年版《冀县志》列为“‘好义’五人”之一。

       张承绪长子张英楷,诸生。在书院改学堂后,教书。




      (依据赵衡《张承绪传》编写)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