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农网社区 >> 新闻联播 >> 查看帖子

820

查看

0

回复
主题:自觉自律是“八小时外”最稳的安全感 [收藏主题]  
handanren 当前离线

175

主题

33

广播

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308 分
登录次数:399 次
注册时间:2007/8/7
最后登录:2024/3/28
handanren 发表于:2023/9/28 8:5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自觉自律是“八小时外”最稳的安全感
  近来,多地相继出台办法,就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完善监督管理。随着制度笼子进一步扎紧扎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八小时外”该不该被监督以及如何监督等问题,也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盯紧“八小时外”,看似严苛,实则必要。剖析诸多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难发现,一些人往往不是在工作时间出问题,而是在“八小时外”犯错误。有的“生活圈”奢靡,出入高档会所,沉迷觥筹交错,乱吃乱喝、乱收乱拿;有的“社交圈”功利,借联谊会、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活动搞“小圈子”,拉帮结派、钻营关系;有的“休闲圈”杂乱,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从事古玩字画、珠宝玉石等收藏交易,参加摄影、钓鱼、骑术、游艇等“高雅”活动……极个别干部混完这圈混那圈,“八小时外”的“私人领域”,已然成了他们走向贪污腐化的温床。
  小节不守,大事失守。种种“八小时外”的歪风邪气,打着人情往来、个人爱好、节日问候等幌子,看似是工作之外的正常交往,实则混淆了公私界限、干扰了权力行使。在这些“糖衣炮弹”的袭击下,很容易出现“两面人”,乃至形成相互勾结利用的利益集团,放大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不仅会污染政治生态,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风气。
  “八小时外”,缘何问题频发?最关键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出了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在必要性上已形成共识,但也不乏有人想当然:认为下班以后就是“私人时间”,可以将党员干部的身份“锁”在办公室内,在诸多小事小节上放松警惕、放飞自我。可是公权力具有人民性,更具有随身性,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内”是干部,在“八小时外”也是干部,只要没有脱离干部身份,就不应该存在监督盲点。也有人抱怨:这样一来,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安全感”了。可殊不知,时时处处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才是党员干部的本分。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随着各项机制不断革新、完善,党员干部权力行使日益规范,“事事”有监督、办事讲程序成为趋势。以制度的视角反观,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监督滞后。一些“八小时外”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是出了事组织才发现,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再如,尺度模糊。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标准。持续明晰规则,让盲区更少一些,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能进一步提升。
  自觉自律,才是“八小时外”最稳的安全感。除了组织监督、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也是减少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管盲区的重要方式。在“八小时外”守好规矩,多管齐下,正风肃纪,不仅能避免“蚁穴溃堤”,对干部来说,也是一道必要的“护身符”。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晁星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