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拥民在线 >> 拥民农技 >> 查看帖子

1848

查看

0

回复
主题:玉米分杈掰不掰?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admin 当前离线

3735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11 分
登录次数:8670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25
admin 发表于:2023/7/10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7月8日一大早,邯郸市邯山区夹堤村一位大姐就通过微信给农民互联网管理员发来视频,问玉米根部长出的分杈到底该不该掰。农民互联网创始人孟燕君先生通过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进行答复,下面是详细文字。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根部长出叉子,即俗称的长丫子,就是玉米植株靠近地表的腋芽的分蘖现象。
  针对玉米分蘖过程产生的叉子,该不该掰掉的问题,相关人员各执一词,各有态度:
  部分人员认为,玉米叉会影响田间的通风效率,光合作用减弱,会和植株争夺水肥,要坚决掰除;
  部分人员认为,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强,基部腋芽的分蘖过程受到抑制,会自然消失,不用掰除。
  以上的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真正解决种植问题,接下来将结合玉米分蘖原因、作用、防除策略展开分析,理清玉米分蘖的优劣利弊。
  分蘖的原因
  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对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改变最敏感,该期间内若基部腋芽获取的养分较高,就会刺激产生分蘖,分蘖产生的主要触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玉米分蘖能力不同,大部分玉米分蘖能力都很弱,只有小部分品种分蘖能力强。
  比如,甜质玉米和硬粒玉米较马齿型玉米的分蘖能力强,顶端优势弱的品种较顶端优势强的品种分蘖能力强,稀植品种较密植玉米的分蘖能力强,欧美品种较国内品种的分蘖能力强。
  结合现实来看,过去国内种植的玉米都是水分高、分蘖能力差的品种,现在基本都是水分低、分蘖能力强的角质品种,所以国内玉米分蘖现象逐年增加。
  营养失衡。苗期至大喇叭口期,过量浇水补肥,引起茎叶和植株疯长,阶段性营养物质过剩,这些无法消耗的养分就会分流至玉米基部腋芽,获得养分的腋芽就会分蘖。
  极端气候。玉米苗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顶端优势被抑制,但光照强烈,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充足,易导致分蘖;生长前中期,若遇到连续降雨,会加速基肥中含有的氮磷钾元素溶解,养分阶段时间内集中供应会引起分蘖。
  病虫害及药害。玉米遇到病虫害或者草害,比如粗缩病、玉米螟、粘虫,过量喷除草剂、控旺剂等防控药剂,致使植株上部的生长状态受限,养分分流到基部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分蘖是否掰除
  玉米分蘖产生的作用具有双面性,分蘖长出的叉子只有极小部分会有籽粒,一般不会有实际的产出。只要分叉长势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够起到调节生长势头的作用,不用人工去掰除,具体作用是:
  促进养分吸收。玉米根部产生分蘖,根系的数量增加,能扩大根系覆盖面积,方便其吸收更大范围土壤内的水和营养物质,促进玉米植株更好的吸收、传输和利用养分。
  改善光合作用。玉米发生分蘖,叶片数量显著增加,能提高叶片对土壤的覆盖面积,减少高温天水分蒸发,提水保墒。同时,叶片面积增加,能改善光合作用,利于生长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增强抗倒伏能力。玉米出现分蘖,营养物质会分流,被植株中下部及分蘖部分利用,能有效控制植株旺长,抑制顶端优势发挥,避免徒长,使玉米主茎更加粗壮,提高抗风、倒伏能力。
  除以上三点外,要再度明确的是,玉米的分蘖大部分都不会出穗,当主茎抽雄,大部分分蘖就会失绿枯萎,这部分养分就会回流至植株本体,以促进籽粒发育和植株成长。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掰除玉米分蘖产生的叉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产生的实际效果有限。只有土壤肥力过高、雨水过旺、植株密度过低、缺苗断垄,致使分蘖产生的丫子长势过猛,消耗养分过高,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时,分蘖才要掰除。
  防除策略
  选择合适品种。选择品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抗逆、抗病害能力强,分蘖能力差或者不分蘖的品种。
  再结合玉米品种,合理规划株距和行距,控制种植密度,确定种植时间,以免密度过高,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采光不畅。
  加强水肥管理。坚持科学的施肥策略,即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等化肥为辅,适时补充微肥和叶面肥,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农民互联网这几年推广的拥民有机无机生物肥就是最好的选择,拥民钾多饱和玉米一次性免追肥,不但含有氮磷钾无机元素,还添加有机质、中微量元素等,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增强农作物抗病、抗盐碱能力作用都很突出。
  定期检查土壤墒情,规避旱涝两害,做好田间墒情管理。遇到干旱少雨天,要及时灌溉,遇到连续阴雨天,要及时在田间开挖排水渠,保持排水灌溉系统畅通。
  病虫害防治。建立科学规范的巡田机制,定检玉米病害虫害,重点关注青枯病、黑腐病、玉米蓟马和蝼蛄等,做好巡田记录。灭除病虫害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症状,对症喷施,科学合理用药,精准管理,避免防除过程中产生药害。农民互联网拥民团队根据近几年气候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的特点,推广的蓝精灵植保套餐,不但防病防虫,还能调节营养,起到促增产的作用,经过全省对照示范,效果非常理想。
  人工拔除。按照上述操作,玉米出现分蘖的概率会大幅减小,若还出现分蘖,且需要掰除要,在玉米植株两侧都长出3-4叶,选择在晴天上午十点前或者下午四点后掰除,避免病菌侵害伤口,出现伤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株不受到损伤。
  综合来看,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分蘖,会影响田间的采光通风,会和植株争夺营养物质,但总体的影响有限,日常管理中注重品种、水肥和病害防治就能减少分蘖,如出现分蘖,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掰除。
  (感谢老张侃三农提供的网络本文)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