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1153

查看

0

回复
主题:2022年11月15日乡音 [收藏主题]  
zhuangjia 当前离线

146

主题

14

广播

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720 分
登录次数:333 次
注册时间:2007/5/6
最后登录:2024/4/15
zhuangjia 发表于:2023/4/10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20221115日乡音

采蘑菇

□杨秋林(卢龙县)

  连日来,好多人在快手、抖音、微信朋友圈不断晒采蘑菇的图片和视频,那一颗颗硕大漂亮的野生香蘑实在诱人。我也按捺不住,饭后放弃午休,孤身上山。

  好多年没上山采过蘑菇了,也不知道山上的变化。哪里有蘑菇,该奔哪个方向去,一片迷茫。香蘑生长在橡树棵子里,当然得奔有橡树的山坡去。自从连阴下雨到现在,乡亲们已经采蘑菇有六七天了,是不是还能采到也是未知。记得小时候去山后采过蘑菇,于是便信步奔了山后。

  从后山的一侧上山,橡树倒不少,全是有人走过的痕迹,每棵橡树下,那些枯树叶子大多有被人用镰刀拨拉的痕迹,甚至露出了潮湿的地皮。

  钻树缝,拨树枝,踏荆棘,深一脚浅一脚,猫腰弓背转了大半个山坡,才在两处地方捡了3个豆丁大小的小香蘑,一看就是别人没看到遗落下的。

  在山上转悠老半天也没采到几棵香蘑,有些泄劲,不想再走了。倒是小时候摘过的可以炒着吃的黄花让我眼前一亮,独自思忖,没采到香蘑摘点黄花回家炒着吃吧,别枉来一趟。

  摘了有一大盘的黄花,坐在一棵松树下小憩。又看了一会儿手机,心想蘑菇没采着,还得赔上3两肉用来炒黄花,暗自会心一笑,便起身准备往回绕。

  刚站起身,就听山坡树林里传出几道女人的笑声和说话声,迎面一看,是村里的李嫂和梅子。“哥,你也采蘑菇呢。”梅子招呼我。我应声道:“嗯,也没有啊,你们采多少了?”梅子爽朗一笑:“采小半桶了。”我一看,可不是,我惊讶道:“你们咋采的,在哪采的?连李嫂也采了这么多!”李嫂应道:“就在山前坡绕过来的,你没采到?”

  我惊叹她俩的成果。尤其是李嫂,都60多岁的人了,还有些驼背,腿脚也不算好,患有风湿病,上山下岗的不容易。李嫂说,今年蘑菇多,采了好几回了,哪天都能采两串。我说采那么多还不够吃啊,成天上山也挺累的。

  李嫂乐呵呵地说,自己吃早就够了,累是累了点,多采点,给市里的儿子媳妇、闺女姑爷送点,让他们也尝尝咱山里的野生香蘑,心里甜哪。

  听到李嫂不经意的话语,我鼻子一酸。李嫂尽管腿脚不舒服,为了闺女儿子们吃上香蘑,还坚持上山,并把这看做是幸福快乐的事情,这就是父母时时刻刻惦念儿女的亲情呀!母爱,就在这日常点滴中升华,直至当父母的走完这一生的旅程。

  李嫂看看我桶里摘的黄花和那让人觉得很羞涩的三个小香蘑丁,善意地说,采蘑菇也没有啥窍门,就3点,一是腿勤,二是眼尖,三是别怕辛苦。梅子狡黠地补充一句,另外还有那么点运气。随后,她俩又钻进了密林深处。

  我品味着她们的话,意外地在枯叶丛中看到了两朵并排而生的香蘑。我俯下身子搜寻周围,惊喜竟不断出现,两簇,三簇,在橡树根下,枯叶缝隙间竟然有好几堆儿。

  我一抖精神,加快了脚步,不再浮躁。放眼搜寻所到之处,竟然在这返回的路程中,也小有收获。

搂树叶

□刘志中(石家庄市)

  立冬,就像是变脸的神婆,仿佛她肃穆的大手一挥,大地就在恍惚间变得萧条冷寂微霜染,秋色远去落叶稀。望着眼前轻飘舞动的树叶,我的脑海倏然像是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搅动开记忆的闸门,沉浮在往日里挥动着耙子搂树叶的情景。

  在生活拮据的年代,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靠在猪圈里沤粪来多挣些工分好打发日子。因此,为填补冬季沤粪草料的不足,从霜降到立冬之际,人们都起个大早,拿上家里必备的竹耙,或用坚硬的铁丝改造而成的铁耙,拉上前后绑着笆子的人力小拉车,纷纷到村南和村东的大树趟子里,就像抢饭吃一样个个铆足劲搂起飘落的树叶,路旁每隔几步,便有一小堆树叶。为不耽误生产队出工,不等太阳露头,人们便嘴里冒着哈气,眉毛上沾着寒霜,拉着装满树叶的小车紧往家里赶。

  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天,凌晨3点多,母亲就硬把我从睡梦中揺醒,拉上装着竹耙的小拉车迷迷糊糊、轱辘咕咚就往马路边上赶。谁知,大老远就从马路上传来唰唰的搂树叶声,使漆黑幽静的夜晚更显得空旷沉寂。我心想,这些人莫非都是不睡觉的夜猫子,对落下来的树叶竟然会这样痴迷,再说这么伸手不见五指,他们能看得清地下的树叶吗?近前一看,人们真的就跟不管不顾一般,手里的耙子不住歇儿地来回拉动。我和母亲走了大老远,好不容易才瞅见一截没人占用的树木缝隙。母亲拿起竹耙便甩开膀子猛劲儿地狠搂,我马不停蹄紧跟着把搂起来的小堆往车上装。可装着装着越来越觉不对劲儿,细细一扒拉,才感到这些小堆没多少树叶,几乎一大半是小石子和土坷垃块。我这才醒悟到,原来这地方是早有人抢先一步搂了一遍。我只好用双手一次次捧着,让石子和土坷垃块从手指缝里挲出来后再把树叶装车。天渐渐亮起来,我虽然手上戴着一副线手套,只觉得生疼,把手套一摘,几个手指头已冻成胡萝卜一样。再看车上的树叶,暄腾腾的只有半小拉车。我泄气地把小拉车朝地上一蹲,急呛呛地冲着天空嚷:“搂个树叶咋就这么难呀!”

  可我们村里偏偏就有搂树叶的能手。在村南大河坑上面有几户姓梁的人家,每到搂树叶的季节,家门口都会日渐堆起高高的一溜长方形的树叶堆。时间一长,人们才晓得,原来这些搂树叶的能手,每到夜深人静时,拉着小车和麻袋到离家不远的村南部队营房里,撩开铁丝网把部队没人搂的树叶,用麻袋装满,再一次次倒在铁丝网外,然后瓷瓷实实地装在小拉车上满载而归。当我们生产队的老队长得知这一秘籍后,凭着曾组织社员到部队帮助种过小麦的经历,很快与部队首长取得联系,允许我们队的社员,拿着盖有队长印章的手条,尽情地进营地搂树叶3天。当我和母亲再次拉着小拉车来到营房时,看到黄灿灿的树叶就像流金碎银铺得满地都是。我和母亲很快在装满树叶的小车上踩了又踩,几条麻袋也装得鼓鼓的。人们都像拉满了丰收的果实一样,喜气盈盈地把树叶运回家里。在那3天里,我和母亲一天两趟,把拉回的树叶堆成了像圆圆麦秸垛一样的小丘。当我看到生产队里的会记拿着皮尺,把起上来的用树叶沤成的粪肥,拍好方兑现为工分时;当我把一抱抱树叶扔进猪圈,看到那头大肥猪高兴地转着圈只哼哼,然后舒服地躺进“热被窝”时,我的心情就像啜饮了美酒,半酣微醺,无比惬意。

  那年,我家仅沤猪粪总共得到800多工分,相当于一个劳力一年的付出。

  如今,村里的农户人家都搬进了楼房,沤粪的猪圈也早已难觅踪影。可往日人们躬着身子用耙子搂动树叶,不惧艰辛困苦,靠双手奔向好日子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在通往前进的道路上永不言弃。

□郝秀玲(隆尧县)

  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段难忘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时常浮现的是母亲晒甜面酱的场景。

  那个时代,为了改善和调剂家人的生活,几乎家家户户都晒酱。

  为了做出一盆滋味悠长的好酱,母亲早早就开始备料。晒酱之前,母亲蒸一锅馒头,把馒头装进一个塑料袋,再把塑料袋装进一个缸里盖上盖子。捂个三四天,等闻到很重的霉味,馒头上长出一层菌毛,还有一个个小黑点。母亲用手一掰,里面也能拉出一拃长的白丝。母亲再把这些馒头掰成核桃大小的碎块,放在盆内,加水,加盐,用纱网罩住,搬到房顶上,在阳光下暴晒,隔一段时间搅一搅。

  看似简单的活,母亲做起来一丝不苟。母亲每天上房顶搅拌几次晒酱盆,直到里面没有酱疙瘩为止。晒酱时,总有一些苍蝇要围过来品尝鲜酱的味道。为了防止苍蝇、树叶和尘土,母亲用窗纱缝制一个网盖子,盖在酱盆上。尽管晒酱如此烦琐,母亲却毫无怨言。晒到十几天后,酱味渐渐地散发出来,变为粘稠状,颜色成为栗红。

  夏天天气多变,母亲去地里干活儿之前总是叮嘱我们:“一定要记着盖酱,千万不能被雨淋湿。一旦被雨淋了,这直接影响到酱的味道和质量。”我们姊妹几个争抢着天天上房,学着母亲的样子,拿着筷子搅拌。看见天上有乌云,赶紧拿锅盖盖上。

  在太阳暴晒下,酱色慢慢变深。晒上一个来月,一股浓郁的酱香散发出来,大功告成。

  有一次我随便拿筷子在酱盆里乱搅和,母亲看见了斥责说:“会把不干净的东西带进去,一盆酱就全变坏了。”这时我才知道面酱是极讲究干净的食材。做一盆酱,不仅要有技术、时间和耐心,还要严格地讲究卫生。母亲找出一个大瓷坛子,把酱贮存密封放好。

  晒好的酱细腻、油亮、鲜香扑鼻。炒菜时剜出一勺,用油翻炒,味道比酱油鲜。吃面条、蘸馒头,抹一抹,别提有多香了。晒好的酱,母亲都会分给邻居一些尝尝鲜。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上酱的品种也繁多起来,鲜虾酱、海鲜酱、香菇酱……但这些现成的酱,吃来吃去,我总觉得少了儿时的那种滋味。

纺纱线

□葛国英(魏县)

  在豆点儿般煤油灯的光影里,不停转动的总是妈妈de纺车。

  那时的我还很小,躺在冬日的被窝里,听着床边妈妈de纺车发出蜜蜂一样嗡嗡的声音,心里特别踏实。无数个夜晚就是伴着妈妈de纺车声入睡的。妈妈de身影总在放大许多倍后投射到墙壁上,墙壁上的纺车快速地转动着,转动着,现在想来,像一幅黑白的动画片,那主角当然是妈妈和她的纺车。一条细细的线从妈妈左手的棉絮里缓缓地流出,然后缠到纺锤上,白色的纺锤越缠越大,像馒头似的那么大时,才从纺车上取下来。我知道,棉线经过浆、染色、纺布、裁剪、缝制,最后变成我过年时穿的新衣服。我盼望着新年快快到来,好穿新衣服。

  我喜欢冬季,冬天的夜晚很长,妈妈de纺车转得也很长,妈妈de故事也就越长。我的童年是在妈妈de纺车声中长大的。有时一觉醒来,妈妈de纺车还在转着,那声音像梦,像绕梁的音乐,让我的童年特别踏实,梦也特别香甜。

  故乡的炊烟,田野间的羊肠小道,鸭鹅成群的池塘,妈妈长长的身影,和不停转动的纺车,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图画交错在一起,重叠在一起,形成了我美妙的童年的风景和无尽的回忆。

  长大以后,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生我育我的土地。纺车成了历史,成了人们追忆的过去,也成了博物馆里陈列的历史的见证。可是妈妈de纺车经常转动在我的脑海里,我总是听见那纺车的嗡嗡声,好像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感动着我,总是送给我许多温暖的、美好的回忆。


妈妈de纺车不知遗落在了哪里,是否也落满了积年的尘埃。

老院的自行车

□刘俊强(崇礼区)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锈迹斑斑

躺在老院的角落里

上面结满了厚厚的尘网

像一具干枯的尸骸

让人不忍直视

一天

收废品的小贩

瞄上了它

斜眼打出一个V的手势要买

我淡淡一笑

摆了摆头

二十元的价格还不卖

小贩满脸的不解

悻悻而去

我立在老院中

望着它

良久无语

那是故去的爷爷留下的

一个无法估价的念想

一段舐犊情深的温情

我怎能忘记

斑驳的车梁上

镌刻下爷孙俩的欢声

飞转的车轮里

回荡着童年里的笑语

如今

区区二十元的诱惑

我哪能出卖

这份昂贵的回忆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