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1467

查看

0

回复
主题:忆“九大”时的采访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26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44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3/28
文字虫 发表于:2023/2/4 5:4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九大”时的采访



      1969年,我有幸参加了直接关系到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九大”)的宣传报道采访。虽然至今已过半个世纪多,但仍然记忆犹新。

       采访因缘。1969年4月1日至24日,“九大”召开。为了及时宣传报道“九大”代表王玉坤家乡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村的情况,领导安排我们2人去驻村采访。

   王玉坤(1913~~1984),1955年、1956年两次获农业部爱国丰产模范称号。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秋,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们的合作社,有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3户贫农和另3户富裕中农,王玉坤任社长。1955年,3户富裕中农闹退社。王经再三劝解仍不起作用,在3户中农退社后,仍然同小其、小庞两户贫农继续走办社之路。毛泽东主席得知王玉坤等3户贫农坚持办社的事迹后,给予极高的评价,誉之为“英雄人合作社”“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 1956年1月,王玉坤当选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于2月7日晚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主席、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宴请时主席还与王碰了杯(见图)

   

   这次采访王玉坤家乡,由杨殿通(1935~~2022)带队。杨当时是《河北日报》驻衡水记者站副站长,后担任记者站站长、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会长。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他是名记者,写过全国劳动模范、饶阳县五公村“老社长”耿长锁关于倾听群众意见的“八个堵头”和全国劳动模范、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吕玉兰的《十个为什么》等全国轰动一时的文章。

       我19岁,以《衡水报》记者名义参加。其实,我当时是农民,是正在参加《衡水报》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学员。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采访情况。南王庄村位于安平县城西南20公里,我们2人从衡水坐火车到河北深县(今深州市)前磨头车站下车,再乘小火车(今已经消失)到安平县城,然后由安平县委安排车送我们,在“九大”开幕前3天到的该村。

       到该村后,我们就住在了王玉坤家的东屋。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轮流到群众家吃“派饭”;白天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并采访;晚上在小煤油灯下讨论、撰写稿件。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写并且外发稿件16篇,内容含王玉坤事迹介绍和该村学习“九大”精神两大类。稿件分别被《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河北日报》《衡水报》采用。

        杨殿通老师比我大15岁,又是名记者,我不但年龄小,而且刚刚学习新闻写作,采访、写稿中,都是“老(当时的称谓)指挥、教导我。

       我难以忘怀的是,老杨老为了下农村联系群众,特意把在城市平时穿的衣服、皮鞋换成了农村的家做棉袄、布鞋。他经常饭前蹲在锅灶前,帮着群众添柴做饭、聊天。他与群众抢着干累活儿,有次浇地时,不小心一只脚陷进水沟里,拔出脚仍然继续干。

         发稿艰难。那时,绝对不能与如今相比,从农村给媒体发稿是个难事儿。一般情况下,是贴上邮票邮寄(有一段时间不需邮票,是在信封右上角剪个角),到报社需要若干天。很少情况是到报社送稿,需要坐车、食宿等费用。

        我们这次发稿,因为杨老师是报社的人,稿件写好后,有两个办法:一是邮寄,采用发加急“快件”;二是发电报。

   当时,我们无论发加急“快件”,还是发电报,都得去20公里外的安平县城。稿子写好后,借用群众的自行车,走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到城、返回村,一次就得近3个小时。

   发加急“快件”或者发电报,还需要安平县委安排专人去邮政局“走后门”,保证抓紧时间快发。否则,白天需要排队,晚上不予办理。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