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健康科普 >> 查看帖子

952

查看

0

回复
主题:找中医看病不完全攻略 [收藏主题]  
xinnongmin8899 当前在线

760

主题

378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六年级

用户积分:11400 分
登录次数:1920 次
注册时间:2007/8/8
最后登录:2024/4/19
xinnongmin8899 发表于:2022/10/22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博士高亮根据自己出诊10多年的经验,总结了十多条大家在找中医看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他希望能解决大家的部分疑惑,并有助于大家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该文先后被《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等转载或收录。本报精选部分重要内容,希望对您问诊中医有所帮助。(整理/本报记者刘惠)

     一  慎重择医,信者为医

     生病后,很多人喜欢第一时间上网查询,这很可能导致贻误病情甚至上当受骗的情况发生。还有些人,动辄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看诊。其实,北上广深的医院常年聚集着全国蜂拥而来的患者,医生往往超负荷工作,分给每位患者的时间非常有限,疗效自然受限。如果生病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门诊(且首选就近的),慎重选择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常言道:“信者为医。”患者信任医生,更易恢复健康。中医虽有它的局限性,但在许多疾病方面,或许多疾病的某几个阶段,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些人对中医心存偏见,即便是西医无效,无奈要去看中医,也经常会心怀抬杠的态度。更有甚者,即便中医给治好了,也认为是自愈的。不信中医的人,最好别看中医。

     二  尽量面诊,问诊有方

     中医看病,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且讲究个体化辨证治疗。近年来,各种网络诊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网诊成为可能。但即便如此,仍建议大家最好找附近或当地有经验的医师面诊,尤其是初诊患者。即使选择网诊,也应尽量以复诊为佳,且网诊单的信息填写应全面、准确。

     有些人有医生的电话或有做医生的朋友,想事先咨询。建议:1.尽量避开清早、午休、深夜或医生的出诊时间咨询;2.不要问医生在不在或过度寒暄,避免使用语音、视频或直接通话等,直接用文字或图片说明大致问题即可;3.建议先询问医生是否擅长治该病,若不擅长,则再考虑适当措辞,询问是否可帮忙推荐其他大夫;4.尽量不要医生帮忙挂号。

     三  诊前诊间都有须知事宜

     如有身体不适,要及时诊治,不要拖。担心伏天吃药上火或过年期间不适合看诊,都是不必要的。建议选早晨或上午看诊为佳。确定找中医面诊前,不要化妆,不吃带有色素的食物(如黄瓜、红心火龙果等),不喷香水或吃如韭菜、大蒜等味重的食物,不生气,不做剧烈运动,应尽量提前5—15分钟到达候诊区。看诊前,患者可事先将不舒服或最想治疗的症状按由重到轻的顺序默记一遍,或写在纸上。若曾做过相关检查,建议带上西医检查报告或前诊医师所写的病历或处方。

     有些患者喜欢“考”大夫,上来先不说话,伸手就让医生把脉,把得准才看,若把不准便将信将疑,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初诊,建议大家主动陈述病情,并先从最难受的主要症状说起,其次叙述疾病的起因和治疗经过等。若是复诊,则可先叙述经上次诊疗后消失或减轻的症状,再叙述本次新增、加重或变化不明显的症状,然后根据医生的询问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此外,医生把脉时,如医生没提问,不建议多说话。如有问题,不要频频提问打断医生,可在医生治疗完后再问。

     四  首选在就诊的诊所抓药,尽量自煎

    中医常用的治法有中药、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正骨及食疗等。中药的使用目前最广泛。建议大家首选在就诊的诊所抓药。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中医诊所没有医保,中药材偏贵。有些患者拿到医生开的处方后,便喜欢去有医保的医院或药价较便宜的药店抓药。这是不太可取的。

     民营诊所的药材之所以偏贵,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大家花了那么贵的诊金来看病,医生开的方子也没错,却在抓药时贪了小便宜,若因药材质量不佳而影响了疗效,岂不是太可惜?而且,如因吃了其他地方抓的药(抓少、抓多、抓错或药品质量有问题)而出了问题,估计没人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目前,我国不少(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民营诊所的经营模式是只给医生一定比例的诊金,不给医生算开药提成。可以相信,大多数中医师在开处方时,绝不会一边开方一边想着怎么才能多开点药以赚取药物提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或诊所配有中药代煎服务,但还是推荐大家尽量在家自煎。关于服药时间:若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建议在饭后40分钟以上再服药;如脾胃功能较好或病情适合的话,则可饭前服药,但也应和吃饭隔开40分钟以上,即所谓“药食不相连”。一般服药次数为一天三次。

     特别叮嘱:找谁看中医,就按谁的要求煎服中药,不要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煎服中药。

     五  病后调养要忌口

     看中医不要在忌口问题上讨价还价。忌口是因病而忌,不是因药而忌。大多数情况下,生病后均宜采用清淡、温和、易消化饮食,且尽量只吃六七分饱,水果,冷饮,零食,凉、辣、油腻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以不给脾胃增加负担为要。特别想吃的,可以吃一点。此时,不要怕“缺营养”。须知,脾胃能消化吸收的,才是“营养”。生病后,脾胃功能多数会受影响,如一味地吃“营养丰富”之品,不仅不利于脾胃运化,还易导致胃肠内形成积食、痰饮、湿热等邪气,不利于康复。

     生病后,起居调摄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早睡,最晚不超过23:00,倡导“太阳睡觉我睡觉,太阳起床我起床”。还应适当运动,避免过劳,调整心态。

     六  多次复诊有必要

     大部分疾病需多次复诊后方能逐渐痊愈。

     目前大家普遍的共识是:西医治病快,中医治病慢。其实不一定。比如,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往往需要终身服药,且大都只能维持,不能治愈,故不可谓之“快”;而中医经过准确的治疗并配合正确的养生调摄后,往往可以将这些疾病临床治愈,是不可谓之“慢”。事实上,有些疾病,无论找中医还是找西医,治起来都慢;而有些疾病,无论找西医还是找中医,治起来都快,且中医可能治得更快,且更彻底,希望大家了解。

     同时,大家也需要了解:医学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病都可以治愈。大家不可对治病抱有过高的期望。

     此外,每个大夫都有自己擅长治疗的和不擅长治疗的疾病。如果找一个大夫看诊了三次仍没有见效甚至还有加重,建议大家换个大夫治疗为妥。但不建议一见疗效不佳或起效偏慢便频繁地换大夫。

    七 选医生别光看年龄、名气

     看中医,为更好地保证疗效,最后给大家几条忠告。

     1.医生医术的高低与年龄是否大、名气是否大及经验是否丰富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却是对医道体悟的深浅。大家大可不必以年龄老少、名气大小、男女性别而论大夫是否值得信任。

     2.不要把中医想得太过神奇。自古以来,中医习惯于宣传或记录那些疗效特别好的案例,实际上正因为其发生概率很低,不易出现,所以更易引起医生的注意,也更易吸引患者眼球。而实际上,中医没这么神奇,许多病都需要一个治疗过程,尤其是那些西药久治不愈的病,也许会有极其个别的特效案例,但大多数没这么幸运。患者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能看一个中医吃七服药没啥变化就直接否定,这不客观。
     3.不要拿中医师相互对比与否定。不同的中医师开的方子不同,只能说明治疗的思路或切入点不同。有些青年中医师很有才华,出来单干,不可因其平台低就瞧不上 。

文章来源:《快乐老人报》
 分享到
 一切皆有可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