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1660

查看

0

回复
主题:8月30日《燕赵农村报·乡音》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admin 当前离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91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9
admin 发表于:2022/9/6 8:3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副刊·乡音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孟燕君 电话 15933611158 邮箱 921699874@qq.com
点击查看原图

28个青玉米棒子(小说)
□张秀花(故城县)
  “你去不去?“
  “不去!“
  王老蔫媳妇问了三遍,王老蔫依然说不去。媳妇急了,一把揪住王老蔫的耳朵,把王老蔫提溜出去,随手扔给他一个化肥袋子。
  “偷不回来,你今儿晚上就别回来。”
  王老蔫呲牙咧嘴,捂着耳朵,摸起化肥袋子磨磨蹭蹭地走了。
  王老蔫媳妇倚着被子看电视。电视剧播了两集了,王老蔫还没回来。王老蔫媳妇抬头看看墙上的表,接着看电视,看着看着就迷糊着了。再睁开眼一看,天快亮了。王老蔫媳妇一看王老蔫还没回来,爬起来趿拉着鞋走到门口一看,王老蔫正蜷缩在化肥袋子上打呼噜呢。王老蔫媳妇用脚捅捅王老蔫,说:“下雨哩,下雨哩。”
  王老蔫睡得正香,毛毛愣愣地问:“哪里下雨呀?”他眨巴眨巴眼,一看是媳妇,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了。
  王老蔫怎么这么怕她媳妇啊?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王老蔫的娘没有生养,王老蔫是他爹从村西大道上捡来的,长到3岁了还不会说话。好在后来会说话了,就是比别人手拙点,嘴笨点。王老蔫上学时,上了三年一年级,阿拉伯数字3,还是写成w。
  别人家的孩子,放了学去补习班,王老蔫送了好几个补习班,没有一处接收的。他娘天天下地忙着干活儿,没时间天天看着他,就随便让他跑,到时回家吃饭就行。
  有一天,王老蔫他娘做熟了饭,王老蔫还没回家,他娘就满世界地找他。
  “小儿——回家吃饭来——”
  王老蔫的娘喊了好几遍,也没人应声。终于在一处墙角旮旯,找到了王老蔫。原来王老蔫在跟小孩儿们玩捉迷藏,人家都回家了,他还在傻等,不知道回家,还挺得意,说“他们找不着我”。气得他娘抡起巴掌要打他。
  王老蔫小学毕了业,接着上中学。虽然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垫底,但王老蔫风雨无阻,从不逃课。老师在讲台上认认真真地讲着,他在讲台下规规矩矩地坐着。听得进去听不进去谁也不知道,反正他年年稳拿倒数第一。
  上学不行。干活也笨。王老蔫长到三十好几了还没说上媳妇,给提亲的也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三天两头地也相看了不少,人家都看不上他。模样长得还行,可是一拉呱他就成了结巴,手也不听使唤。有一回亲没相成,却给人家打碎了一个杯子。后来他买了个同样的杯子给人家送去。有人说:“打碎了就打碎了,人家都不愿意了,还给人家送杯子干嘛,这不是傻嘛。”
  可是谁能料到傻人却有傻福呢。
  那年冬天,王老蔫赶集去,看见一个骑车的妇女摔倒了,爬了好几次没爬起来,路过的人,看看都过去了,没有人停下来帮忙。王老蔫也看见了,也骑车过去了。他骑车过去老远了,忍不住回头看看,见那个妇女还在地上。也不知那一会儿他哪里来的勇气,骑车拐回去,扶起那个妇女,陪着去医院。那个妇女刚离了婚,用这种别样的征婚方式,选中了王老蔫。
  王老蔫半路捡了个媳妇,拿着可是当宝哩。王老蔫对媳妇是言听计从,媳妇叫他往东,他就往东;媳妇叫他往西,他就往西;媳妇叫他打狗,他决不会去骂鸡。可要是让他去干偷鸡摸狗的事,他坚决不干。
  “今儿黑了你去不去?”
  “不去。”
  王老蔫不去,媳妇就开始数落王老蔫:“你说你还是个老爷们儿不?老娘们儿家吃个青玉米棒子都吃不嘴里……”
  王老蔫一赌气拿起化肥袋子出去了。工夫不大,背回半袋子青玉米棒子。王老蔫媳妇一看,脸上立刻堆满笑。她把青玉米棒子倒出来,数了数,总共28个。
  趁着天黑,王老蔫媳妇把那28个青玉米棒子一半儿放冰箱里,一半儿外皮扒下来,只留下里面的两层,放电饭锅里煮了。王老蔫把那些扒下来的外皮,团吧团吧,放到院子里不显眼的地方。玉米棒子煮熟了,王老蔫啃了两个。王老蔫媳妇说:“让你去你还不去,吃起来比谁都欢。”王老蔫也不说话,又拿起一个啃起来。
  秋后掰棒子,王老蔫媳妇掰着掰着,突然发现不对劲,回头对王老蔫说,怎么咱家的棒子也丢了呢?王老蔫媳妇数了数,正好丢了28个。


捕 蝉(散文)
□宋书明(赵县)
  年少时,每到夏天,我就和伙伴们一起去捕蝉。那时,村西有一片柳树林,树上爬着许多蝉,都竞赛般地鸣叫着,从里面路过,扰得你说话都听不清,烦死了。秋天,树冠上许多嫩嫩的枝条干死,并且都低垂下来,大人们说,那是知了在上面产了卵,嫩枝受伤,才干死的。看到大煞了柳林风景,我加入到伙伴们的捕蝉行列。
  晚上,我拿手电筒带上口袋,到柳林的树下捉幼蝉,有时还在树下点火,攀树往下摇蝉,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制作工具粘蝉、套餐、射蝉。
  粘蝉,将麦粒放进嘴里反复咀嚼,唾去麦皮,最后剩下麦筋,又粘又韧。拿它粘在竹竿顶部,尔后站在树下,选好角度,举竿悄悄靠近知了。这时的知了正在集中精力鸣叫,没有顾及身后的安全。你可以猛地粘它的翅膀,当它反应过来,为时已晚,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只能束手就擒。不过,也有很狡猾的蝉,有时不等你把竹竿伸近,它就撒一泡尿,长叫一声,逃之夭夭。
  套蝉,就是把竹竿的一头接上一根细细的竹棍,棍上绑一根挽了套的马尾毛。这一来,不仅加长了竹竿的高度,还带来了它的隐秘性。蝉的听觉稍差,但它的视力很强,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停止鸣叫,警觉地悄悄后退,或立刻飞走。这一飞,会惊动周边知了“嗡”地齐飞,因此,套蝉得轻手轻脚。将竹竿从蝉下面向它慢慢靠近,再靠近,正在鸣叫的蝉发现危险降临,展翅逃走时,马尾已经套住了它的头,它越挣扎,勒得就越紧,越紧,它就叫得越响。把它塞进口袋,它依旧不服气地叫个不停。套蝉虽然很有意思,但马尾是难弄到手的。伙伴们给我的几根马尾用完,我就自己去找。马的尾巴是马尾惟一的来源。那时,队里喂着一匹马,我看它正吃草,就悄悄走近,从马尾巴上猛地挦下几根马尾毛。马受惊,蹶子一尥老高,好吓人啊!从此,我再不敢挦了。
  于是,我在大孩子们的指导下做起射蝉工具。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头上横穿一个铁钉,把弹弓皮条扎在两边的铁钉上,在下面合适的地方,再钉一个钉子,钉子上方绑一条与竹竿一样长的纳鞋底用的线绳。然后,再找一根高粱秸上截细直溜的格挡,拿钢针插在它的尖上。为了让箭射出去还能回来,用2尺长的线绳将它与竹竿连接。为了射得准,不偏离方向,在竹竿上方拧一铁圈儿固牢,射蝉工具就算做好了。用的时候,将线绳搭在下面的钉子上,再将弹弓包挂上去,箭从铁圈穿过,插在弹弓包里,一拉线绳,弹弓包弹起,箭就迅速射出去,然后将竹竿轻轻一拽,箭就回来了。我提着这个武器,威风凛凛地来到柳林,看见知了,举竹竿慢慢向它靠近,瞄准,不等它反应过来,就拉动了线绳,“啪!”不偏不倚,射住了它的脊背。每射住一只,我心里就有一阵成就感。每次,我把射获的二三十只知了带回家,丢进火里烧熟,那肉香香的,很好吃。后来吃腻了,就把它喂鸡,鸡吃了下蛋多,个儿也大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每到盛夏,听到知了那不知疲倦的鸣叫,我又想起当年捕蝉的情景。此时,我多想回到孩提时代,和伙伴们一起走进柳林,再次享受一番捕蝉的乐趣,再次品尝一下用火烧熟了的蝉香啊!


牵 挂
□刘会强(平山县)
在外多年
一直把老家的母亲
牵挂在心间
城市与农村
从此便有了一条线
把我们母子
紧紧相连
总会想起
母亲做饭时的
袅袅炊烟
伴着饭菜的浓浓香味
在我的脑海
一直回旋
总会想到
母亲在农田里
挥汗如雨
任凭汗水
湿透她穿了多年的衣衫
寡居多年的母亲
一直是我
浓浓的牵挂
既使我离开农村
在外多年
但母亲在我的心里
也不会走远
更不会离开
我的视线
因为伟大的母爱
永远是我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幸福源泉
久久把我陪伴
令我在她幸福的笑脸中
时时渴望着
回家团圆


立 秋
□丁庆旺(玉田县)
水在试图把身体的凉意输出
尽染天地间的金黄
乡愁之下
芦苇荡发出风的记忆
忙碌的田野
弯腰驼背的农人
昂首的芦花
惨白发丝如雪
没有回头余地
此刻,契约精神
正在填写着大雁的简历
来去的路径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