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3005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4176)孤苦少年心向党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21/4/15 7:0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4176)

孤苦少年心向党

王宗征

  著名作家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祖籍冀东宝坻县城北单家庄(今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道)。他的父亲与邻居结伴,从宝坻来到河北唐山赵各庄矿区下煤窑,兼做点小买卖。后来母亲怀着浩然,抱着刚满周岁的姐姐离开家乡,来到唐山,与丈夫相依为命。

  1932年3月25日,浩然降生在矿区一个大粪场子的窝棚里。七八岁时,浩然跟姐姐一起进了赵各庄矿区一所小学。浩然仅念了三年书,父亲就连累带病,离开人世。母亲无法在矿区生活,便带着浩然姐俩来到蓟县盘山脚下王吉素村,寄住在浩然舅父家。

  王吉素村,地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抗日根据地摇篮——盘山西侧,当时村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在舅父家落脚不久,母亲由于长期操劳,患上重病;家里无钱给母亲治病,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可母亲仍对浩然抱着很大希望。她让浩然到村里的私塾老先生吴希颜那里念书。时间不长,母亲即病逝了。浩然从此失学,姐俩相依为命,除了种地糊口,还赶集做点小买卖,赚些零用钱。

  然而,熊熊燃烧的冀东抗日烽火,使浩然这个孤苦少年得到锤炼,革命种子在他心底发芽。作为抗日游击区的一个少年,浩然稚嫩的肩头,早早挑起革命的担子,他家成了抗日“堡垒户”。站岗放哨,投递信件,护送伤病员,浩然样样干得积极。敌后抗日区干部多次秘密会议,都是在浩然住的小屋子里召开的。晚上怕被人看见光亮,他就用棉被遮住窗户。少年浩然耳濡目染革命道理,感受到共产党人为了抗日救国和救劳苦大众于水火非常了不起。八路军“真心抗日打鬼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浩然打心眼里敬仰他们,他的动作、打扮也模仿他们。他很想早日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战争烽火考验中,浩然更加坚定地追随共产党,积极为党和人民做事。1946年,14岁的浩然,当上村里儿童团长,正式走上革命道路。他带队沿着崎岖山路,给解放军送军粮,抬着担架上前线救护解放军伤员……浩然因干革命工作表现勇敢,于1948年6月被区委任命为村级治安员。为了安全,他起了个化名“浩然”。

  经过几年革命斗争锤炼,浩然对共产党认识越来越深,“共产党领导穷苦人革命、政治上得解放、经济上闹翻身”,他心中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党组织经过对浩然的严格考察,决定吸收他入党。于是,浩然郑重地写了入党申请书。

  1948年11月1日,在王吉素村一间低矮的草屋里,党组织为浩然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当时,浩然年仅16岁。(2月21日《今晚报》)载第904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