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拥民在线 >> 拥民农技 >> 查看帖子

2143

查看

0

回复
主题:拥民科普:果树烂根90%是这四大原因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离线

3727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85 分
登录次数:8664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8
admin 发表于:2019/9/14 9:3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拥民科普:果树烂根90%是这四大原因
点击查看原图

  一、化肥过量施用,果树首当其害。
  没有按照配比过量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给果树造成很多灾难性的问题。一是过量施用化肥,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有益生物菌失去生存环境,根系受真菌的侵害,造成烂根死树。二是因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影响根系健壮生长。三是忽视中微量养分施用,土壤中中微量元素严重枯竭,果品品质下降。
  二、大量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造成烂根死树。
  大量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禽粪直接施入果园土壤中,其携带的大量病菌、害虫、盐分等,都会对根系造成严重损伤。为了省工、省力,采用穴施、沟施,挖沟少而小,把肥料填满穴、沟覆土,烧死根也是普遍现象。
  苹果的根系,主要分布层在地表下20-80厘米范围内,集中分布层在地表下40厘米左右。果农为省工省力,挖沟施肥越来越浅,甚者将化肥撒在地面浇水或等待下雨。根随肥走,年复一年把果树的根系引向地表,既不抗旱,又不耐涝,更不利于肥分的吸收利用。使果树的抗逆性变差,遇旱、涝、冻,就容易造成死枝、死树。
  三、长期放弃土壤管理,加剧了土壤板结。
  果园长期不予整刨,春、夏灭草全部依靠灭草剂,只灭了杂草,而不能疏通土壤的通气性。致使活土层长期处于严重板结状态,既不抗旱,又不耐涝。雨后造成土壤通气不良,根系窒息而大量落叶。
  四、树体贮存营养严重不足,是造成腐烂病成灾的主要原因。
  放弃管理的果园户,夏季不追肥,秋季不施基肥,树体营养严重亏缺,造成腐烂病泛滥成灾,很多果树被刨掉。
  幸存的一部分果树,座住的小苹果寥寥无几,叶片黄色,小如洋槐叶。由此可见,秋施基肥,树体冬季贮存营养充足,既是保持树体健壮,抵御腐烂病侵染的关键,也是保证下一年果品高产优质的基础。
  因此,很多专家呼吁:秋施基肥是“金”,冬施基肥是“银”,春施基肥是“破铜烂铁”。
点击查看原图

  解决烂根死树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施肥意识,走出化肥当家的误区。
  提倡施用农家肥;氮、磷、钾如果不足,可用硝基复合肥作补充;大力提倡利用果树落叶、杂草、秸秆粉碎后埋入地下,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养殖场的鸡粪、猪粪、牛粪等因激素、火碱、食盐较多,一是掺土充分发酵腐熟后施用,二是果树不宜连年过量施用。
点击查看原图

  二、改善施肥方法,加强土壤管理。
  施用发酵腐熟的农家肥,要捣细撒匀,利用镢刨锨挖翻入土中,防止挖沟施肥过于集中烧伤根系。施用生物有机肥、复合肥,不管是环状或辐射状挖沟,一是辐射状挖沟要多(8-10条);二是环状挖沟要长;三是深度要深及30厘米。使肥料广泛的接触果树的吸收根。撒上肥料与土充分掺匀后覆土,防止肥料成堆烧伤根系。
  要坚持每年春季进行一次整刨果园,既保持活土层通气性良好,又防止把根系引向地表层。春季、夏季要少用灭草剂。通过松土灭草,保持表土层疏松通气良好。特别是遇到持续大雨,雨后要及时铧锄通气,防止根系窒息造成大量落叶。
  三、秋季施足基肥,增加贮存营养。
  要充分认识果树冬季树体贮存营养充足,既是保证树体健壮的基础,又是保证下一年果品高产优质的关键。采收早的果树如大樱桃、杏、桃、李子、核桃、葡萄、早中熟梨、苹果等,在9月份要完成秋施基肥的任务。山楂、板栗及晚熟品种的苹果、梨、桃等果树,在10月份采收后,一定要抢时间施足基肥,墒情好时,入秋后也可以带果施基肥。
  四、疏通排水系统,防止果园积水。
  在果园内通过整刨果园,主干周围加高15-20厘米形成垅背形,防止大雨过后树下积水。果树的行间整成低于树冠下15-20厘米的洼槽形,旱天能顺利浇水,大雨后能顺利排涝。
  五、加强土壤改良,科学补栽幼树。
  烂根死亡的果树,如果下部属于粘重土壤,一定要挖大穴(1-1.2米深,1-1.5米见方),中、下部填表土、沙土和杂草、秸秆等有机物,创造一个疏松的活土层。
  农民互联网战略合作品牌拥民有机无机生物肥,就是响应国家化肥零增长和绿色生态种植而精心打造的肥料品牌,经果农几年来的施用,普遍反映,培肥了地力,活化了土壤,增强了树势,增加了效益。(初剑 荐稿)
点击查看原图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