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3383

查看

0

回复
主题:说“信都”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2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0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19
文字虫 发表于:2019/8/9 5:1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说“信都”



      “信都”,是个地名。

      作者的家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历史上,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内,称谓“信都”。

      “信”,《辞海》和《词源》解释为“诚实,不欺”“信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真实”“对人真诚,不虚伪”。

       “都”,词典解释是“大城市”。

       “信都”,就是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城市。

点击查看原图


“信都”的来历

       “信都”,这个地名,源于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至今已经2000多年。

       战国时赵国的国君赵成侯,要约会天下诸侯,为此,在陪都(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修了一个高台,叫做檀台。台子很高,很华丽,耸入云雾,尽览周边奇丽。因为这个台子修在邢地,所以把此地称谓邢台(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会盟诸侯,免不了就要签立条约。为了表示自己“言必信,行必果”,赵成侯又把邢台更名为“信都”。这就是“信都”最早的来历。

      赵国的陪都“信都”,行政地位仅次于国都邯郸。秦灭六国后,张耳随武臣入河北,在邯郸复立赵国。再后,张耳带着赵王歇在信都称王,“信都”成为赵国的国都。

      历史上,在此还曾经设置信都县。

      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信都”地名移到他处。



还有两个地方称谓“信都”

   地名称为“信都”的,还有两个地方。说明“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们都很推崇的。


        一个是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信都”地名移于今冀州区(曾称谓冀县),始设信都郡和信都县。当时,信都郡,领县16个,郡治所在信都县,即今冀州区老城。信都县,辖今城关、徐家庄、小寨乡镇一带。

      信都郡之名,西汉曾经改为信都国。

      信都县之名,一直使用到民国三年(1914年),长达2115年。在冀州农村,20世纪60年代以前,到处可以见到大车等农具和布袋等生活用具上面写有“信都”字样。

       另一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有一个信都镇,北临大桂山,东连广贺高速,西贯国道G207,南倚贺江

   据记载,此镇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封阳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县为乡,称信都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乡为厅;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厅为县;1951年,信都县并入贺县后设立信都镇,今。  

  该镇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自治区第三、第四届市容“南珠杯”“优秀城镇奖”2003年10月,又被自治区建设厅确定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2004年2月,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重点镇”。200610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信”的几个典故

       我国历史上,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典故很多,仅举几例。

       贯高宁死不屈信都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娶了鲁元主公,继承赵王。因为刘邦过赵国,对张敖极其鲁慢无礼,于是,激起赵丞相贯高和赵午的不满。他们瞒着赵王张敖,暗中组织武士埋伏在柏人县,打算刺杀刘邦。结果被刘邦发现把贯高一干人等拘拿下狱。

       当时一看刺杀行动暴露,赵午几人马上就要抽刀自杀。贯高几句话就骂醒了他们:你们这样做不是坑害我们赵王吗?这件事,本来与我们赵王无干,都是我们自己的主意。如果我们自杀了,皇上肯定会抓到我们赵王。那样的话,谁来为我们赵王辩白?谁来还原事实真相呢?

       几个人一听,真是这样。于是,大家束手就擒,直到长安向刘邦辩白。刘邦当然不会相信这几个人的话。那边已经把张敖全家缉拿入狱,就等着这几个人的口供。于是,皮鞭抽,烙铁烫,用钢针扎,把所有的酷刑都用了个遍,直把贯高打个体无完肤。可他就是一口咬定,完全就是自己的主意,与赵王没有半点关系。当年几个人暗暗商定刺刘邦的时候,就确定“事情做成功了,是我们赵王的功劳。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当后果”。所以,要“言必信”,不能屈服。

      刘邦又软硬兼施,把贯高家人都押起来。只要贯高肯承认是赵王主使,马上就是高官厚禄。如果再不承认,杀他全家。狱中的贯高,披刑带枷,皮开肉绽,但面对赵王派来的特使谈笑如常地说:“我爱惜自己的家人的性命,但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

       这种情况下,刘邦也信了贯高,命人把赵王释放,并且赞许贯高是忠诚信义之臣,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效力。

       可贯高说:我之所以被打成这样还拼命活下来,只是为着替赵王辩白。现在终于能够证明赵王是清白无罪的,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更何况,做为臣子刺杀君主,本来就大罪。即便皇帝不杀我,我也惭愧。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间呢?于是仰起脖子,用自己脖子上戴的刑具自杀了。

   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公元前770~~前221年),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曾子说话算数春秋末年人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宋濂必践。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