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1075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3542)解释效应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9/7/15 16:1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3542)

解释效应

文 翰

  有人向你提问:为什么消防队员喜欢冒险可能是一件好事?略经思考,你可能给出一种颇具说服力的解释:如果他们不喜欢冒险,就不愿意进入失火的房子,就不能有效完成他们本职工作。回答完毕后,你被要求对一位消防队员职位申请人进行评价,而这位申请人在自述性格特征时,声称自己比较保守,那么你会给出何种评价呢?

  假设你首先被问的问题改为:为什么消防队员喜欢冒险可能是一件坏事?这也不会难倒你,因为很容易想到一个理由:如果他们喜欢风险,就会在没有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情况下冲进火场,结果将他们自己的生命置于与他们要施救的人一样的危险境地。回答后,你同样要对上述那位消防队员职位申请人进行评价。你又会给出何种评价呢?

  1986年,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与其合作者通过实验发现,一旦你解释了为什么消防队员喜欢冒险可能是一件好事,就会认为性格保守者不适合消防队员职位。反之,一旦你解释了为什么消防队员喜欢冒险可能是一件坏事,就会认为性格保守者适合消防队员职位。这表明,当事物存在两面性时,如果你解释了其中的一面,你就更可能相信这一面更重要,而另一面会被忽略,这就是所谓的解释效应。

  假如有人问你,为什么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在学术上获得成就?你可能回答道:依靠他们的社会技能,外向的人可以从教授和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在回答后,你就倾向于认为性格外向有助于从事学术研究。但若把问题改为:为什么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不容易在学术上获得成就?此时你给出的答案也许是:外向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而非学习上。在回答后,你就倾向于认为性格外向不利于从事学术研究。

  为什么会出现解释效应呢?原来,为节省认知资源,人们倾向于根据那些容易获得的信息对事物作出判断,这一决策方式被2002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大师丹尼尔·卡尼曼及其合作者称为易得性启发式判断。结果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易得性的信息,对人们的后续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即使及时获得“所给出的解释与事实不相符”之类的反馈信息,人们仍然会受到解释效应的影响。由此可见,易得性启发判断作为一种本能性决策方式,是多么根深蒂固。这进而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诽谤会对名誉产生很大的伤害,假设有人公开对另一人进行了非常负面的评价,我们可能会立即回想起一些支持性证据。即使负面评价最后被法院判定为诽谤,但由于解释效应,被诽谤者的名誉仍很难在我们心中得到完全恢复。(摘自《今晚报》)载第822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