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拥民在线 >> 拥民农技 >> 查看帖子

2224

查看

0

回复
主题:小心干热风,收成一场空!小麦灌浆水莫乱浇,严重致枯死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admin 当前离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89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8
admin 发表于:2018/5/14 9:41:00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近期,在气温“摇摆”之后,在高压暖脊的控制下,我国将进入升温快速通道。也就是说——

  要大升温,大升温啦!

  预计,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5号,将会出现持续升温,下周一、周二将达到这一轮升温的顶峰。西北、东北、华北、江南、四川盆地等地最高气温将普遍达到30℃以上,全国大概有六成地区的气温将创造今年新高。

点击查看原图

  干热风的危害时期主要在5月的中下旬,也就是小麦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对灌浆中期的危害更大。干热风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其危害程度也越深。

  干热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温或热风使小麦叶片的蒸腾强度大大增强,根系的吸水供不应求,引起植株体内水分失衡,造成代谢活动受阻,叶绿素破坏,叶片萎蔫枯死。

  (2)在干热风的影响下,小麦根系活力大大降低,影响了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促进植株早衰。

  (3)高温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期缩短,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4)高温使植株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增加,并抑制单糖转化为淀粉的过程,使积累减少。

  (5)小麦在灌浆后期遇雨后骤晴高温,往往导致小麦植株迅速枯死。总之,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高温和干旱,大风的出现则使这种危害加剧,最终表现在小麦的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轻则减产5%,重则减产10%至20%。

  小麦灌浆期干热风防御主要措施——

  (1)适时浇足灌浆水

  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2~3星期左右)浇。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则应早浇灌浆水。

  (2)喷磷酸二氢钾

  为了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可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液。

  (3)喷施硼、锌肥

  在小麦扬花期或在小麦灌浆时喷施。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灌浆速度和子粒饱满度。

  面对高温干旱,一些农民为小麦浇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起到延缓根系早衰,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达到预防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但有些农民,浇完灌浆水后,发现自家小麦干枯了,这是为何?

  原来,目前正值小麦灌浆期,是小麦一生活动最旺盛时期,此时对水肥需求量最大。

  大水漫灌或浇水量大时,土壤水长时间饱和,土壤中空气缺乏,根系呼吸受到抑制,水分养分吸收出现暂时障碍,造成短暂水分、养分供应减慢。

  如果高温暴晒天气下浇水,在植株强力蒸腾作用下,叶片等器官迅速脱水,形成干枯,造成绿穗黄叶的现象。

  灌浆水一定要注意——

  一是尽量采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减少单次灌水量,缩短吸收障碍期。大水漫灌在水到地头后,尽早排除积水,缩短淹水时间。

  二是避开高温时段浇水,与打药防病治虫一样,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作业。

  三是一旦出现症状,及时进行跟外追肥,结合一喷三防,通过叶面补充水分和养分,减缓叶片等失水速度,直到根系呼吸恢复正常。

点击查看原图

  小麦灌浆期浇水的注意事项

  小麦灌浆期浇水的注意事项小麦灌浆期是否灌水应因地制宜,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灌浆水灌得好,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技术掌握不好,不仅不会带来增产,反而会导致产量的损失和水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看“天”

  即灌浆期降水多少,若小麦灌浆期(5月10~25日)出现一次降水量达2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二看“地”

  即土壤的肥力基础,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因为土壤肥力高,可以部分补偿土壤水分的相对不足,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影响很小,灌浆水反而可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而土壤肥力水平一般的地块,以及保水性差的沙质土壤,应浇灌浆水。

  三看“种”

  即所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性强的品种可以不浇灌浆水。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最好不浇灌浆水,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而对常规品种灌浆水仍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以考虑浇灌浆水。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