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4926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冀州80多年前的事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3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1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25
文字虫 发表于:2017/12/25 5:43: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冀州80多年前的事

                    一位90多岁老人的记录


    有一朋友知道我爱写冀州历史,送给我一位90多岁杜姓先生写回忆稿。这位老人,20世纪40年代曾经在冀南区工作,对我们冀州当时的情况掌握得不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称谓冀县,归属河北省冀南区。

    老先生的回忆稿,记述了80多年以前,冀州的经济、教育等一些事。



宅院

    老先生回忆稿载,当时,冀州农村的宅院,大多数为土坯房,且人占有数量少,而比较富裕的家庭,一因为占用耕地多而富,二因为除去地多外,在外地还经营商业等产业,二者都有经济实力,所以,他们的宅院,一都是砖瓦的;二数量多,面积大;三有的是楼房。

    今徐家庄乡徐家庄村前街刘氏家族和高氏家族,除去都有大片的深外,分别建有2层的高楼,下面的墙碱就一人高。

    今小寨乡方家庄村方氏家族、小寨乡谢家庄村雷氏家族、小寨乡窑洼村兰氏家族、官道李镇羡家庄村羡氏家族官道李镇衡尚营村崔氏家族、周村镇恩关村寇氏家族,等等,都是建筑有仿古或者西式宅院。有的,外围墙垣暗堡,有城墙式垛口。

    今小寨乡南良村西北角,目前,仍然保留一座称谓小白楼”的西式“洋楼”。这是赵廷芳、绰号为“鬼子赵”的人,因在北京搞建筑工程发了财,于上世纪初建筑的。因楼外墙鑲有灰白色的水砂石而得名。

      “小白楼”为欧式建筑。东西宽21.5米,南北长8米。座北朝南,计有6间,其中,最西头一间的一层向后(北,街里)开一大门洞。该楼原为3层,楼上西边建有亭子。

      “小白楼”当年建筑时的设计、监工由主人从北京请来。楼房墙外为砖,内为坯。墙厚1米。楼房用的砖和坯的大小为监工人特别设计的:砖比一般的大,比城墙砖小,28.5 厘米,宽13 厘米,厚7 厘米。是在当地南良村烧制的。整栋楼全是玻璃门窗。楼房用的水泥和玻璃,是从北京特意运来的。窗外有铁护网。室内全是木地板。楼房前面(南面)的栏杆、门窗口都用水泥做有多种图案。据说,建这座楼用了两年的时间。

    南良“小白楼”这座“欧式”建筑在冀南平原拔地而起,可谓鹤立鸡群。是当年西从辛集,东到德州最好的建筑。南良村距冀州县城近20华里,人们一出县城西门就能清楚地看到南良“小白楼”。



经商

    老先生回忆稿载,早在1840年以前,冀州商业及在外经商就开始了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京、津、沪、汉等大城市经商的很多,“有的已积累发展成资本家”“有的在京、津等大城市的商号有股份”。

    老先生回忆稿载,今官道李镇羡家庄村羡氏家族和小寨乡谢家庄村雷氏家族 “都是从经营土地发展到粮棉巨商、钱庄、银号”“把经营重心转向工商业”;

    “羡家的商业资本在南宫、衡水两地的金融、棉粮行业影响很大。其‘庆聚银号’为‘冀六’(指冀县、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6县)之首。其‘庆祥锦号’在滏阳河两岸操纵棉粮市场。”“抗战前,‘庆聚号’的经营中心从南宫移到天津。”“1937年,银号主持经营人羡涛,已经是‘金融银行大亨’”;

    今小寨乡窑洼村村兰姓一族,“在京、津发了财”;

    今官道李镇衡尚营村崔氏家族,“地主兼营商业,”“在滏阳河码头市镇,开设煤炭、洋布、杂货庄。”“官道李这个小沿河码头市镇,多数的商号,都与崔家有联系。”从下面可以看到其财产情况:游杂武装邵北武部,“抢掠崔家经营的店铺,棉布、杂货后,用小火轮拖带大渡槽船,运了许多天”;

    今小寨乡南方家庄村方兰阶家族,是“兴旺几代的望族地主”“清朝中叶经商致富。”“虽然无法与巨商相比,但有文化,有名望,在全县备受各界,特别是在外经商大户所推崇”。

    今码头李镇和南午村镇田村的商业经营规模,1929年版《冀县志》记载,已经“比于州”,即比冀州城也不小。

       1923年版《冀县乡土教科书》载:冀州人在外经商者颇多,“几乎全国22个行省,无一处无冀人之行踪。幼而读书,长而经商,是吾冀人之习惯”“热衷于外出经商赚活钱”,是冀州明、清、民国时社会的风尚。

历史资料记载,1947年,全县26.4人中,有4人在外经商、谋生,约占人口总数的1/6左右。

    羡家庄羡希三家,民国时在南宫有商号13家。北内漳村巩家在京、津、蒙古、南宫有商号30多个。南小寨村在外经商当经理的有20—-30人。淄村这个当时290户的村庄,1932年,在外经商的有一百四五十人,商号有60来个,其中,北京14个,天津6个,江苏16个,保定7个,河南5个,山东5个,张家口4个。

    据民国时调查:南午村镇邢家庄村75户,有百余人在外经商;徐家庄乡徐家庄村姓辛的,几乎户户两代甚至三代人同时在外经商。当时,北京、天津、保定、济南等地不少行业由于冀州人经营者居多,有“冀州帮”之称。



客运

    老先生回忆稿,用很大篇幅,记载了创办“德南长途汽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修筑公路,办客运的情况。回忆稿中称:这“在河北省为首家。早于官办的‘平(北京)大(大名)’公路十几年。”

   “公司”,修建了由河北省南宫县(今南宫市)至山东省德县(今山东省德州市)的“德南公路”,购置了汽车,从事客运,兼货运。

    “公司”由枣强人杨继皋(云峰)倡导兴办,并担任董事长。杨曾经担任直隶省(今河北省)财政厅长。冀州人段阶平担任经理。冀州田村人陈延廷、张彦斌和南宫人张初珍(聘三)等为股东、董事。

    “公司”由北洋政府交通部核准,颁发了“长字第三号”营业执照,开展公路长途汽车客运货运

       “德南公路”于民国8年(1919)开始建设,民国10年(1921年)7月建成,全长130公里。途经南宫冀县枣强、故城、德县两省5。从南宫冀县的南内漳村、田村、花园庄村北、纸坊头村南,入枣强县,再经枣强的南卷子、恩察镇、大营、郑口、故城至德县。汽车客运是南宫、德州往返每天早晨从南宫始发,中午从德州返回,傍晚到南宫

       “德南公路在原官道基础上修建,土路基,略高出地面,没有砂石处理。桥涵只有2座砖石木的。

     公路占用土地,以租赁办法,分上中下3等,按年付租金。价格,等亩4元,3元,2元。价格比当时粮食亩产收入稍高。

     公路维修,由雇佣的人完成。

      “德南公路冀县段长10公里,为冀州公路建设之始。南内漳村是第一个汽车站,田村是第二个汽车站

   “公司”开始只有4辆大客车,少量货车。后发展到客车40多辆。

      客运1921年起,持续运营了16年,到1937年抗战结束。

       “德南公路汽车客运,为沿途各村、镇带来兴旺,尤其是南宫镇、枣强南部、冀县南部大营卷子、恩察田村,办起茶馆、饭店、旅馆、杂货铺等,生意人云集,逐渐发展成繁荣集镇,与一般普通村镇的贫穷落后形成巨大反差



教育

   老先生回忆稿,记载了当时冀州的教育情况。

   冀州田村陈延廷,是北洋政法学堂毕业生”。

   冀州“羡氏家族,仅出国留学的子弟就有8名,国内就读大学、中学的人数更多了”。羡继品有功名,清末州学廪贡生,候选训导,被赏五品花翎。羡继品和侄子羡迪安在清末先后被官派留学日本。羡书谭和羡中州两家都是3个同辈兄弟同时出国留学。

   冀州南方家庄村方兰阶,“清末就读信都书院,后为贡元(冀县唯一的)”,后被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冀县参议员、教育局长、建设局长等职。“是地主、文人、著名乡绅,有民主爱国思想的人士”。

    老先生回忆稿载,“外出读书的学生,大都进入了知识分子队伍”。

     冀州马厂庄村曹秉国1915年留学日本,学习了7年。回国后曾担任直隶省教育厅视学、河北教育厅督学、督学主任。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六师”)的创办者和第一任校长。

    冀州码头李人李惠南东渡日本,考取了公费资格。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日语,读完预科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即后来的东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毕业后深入研究和实习酿造化学。

     据1929年《冀县志》及《冀县教育志》载,当时,冀州凡是有一定经济力量的人家,家长开明、有眼光的,为了孩子“更有出息”,争相送子女出国留学。那时,有21人出国留学,涉及到冀州今10个乡镇中除西王庄、南午村2个镇的8个乡镇,涉及到12 个村庄。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