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乡村振兴 >> 农民与法 >> 查看帖子

2005

查看

1

回复
主题:我给两会提建议——设立农龄制度,提高农民地位 [收藏主题]  
农民网的悠悠岁月 当前离线

3

主题

0

广播

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学前班

用户积分:3 分
登录次数:10 次
注册时间:2017/2/10
最后登录:2017/2/23
农民网的悠悠岁月 发表于:2017/2/17 9:31: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核心提示:设立农龄制度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的根本性改革,是把农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是恢复几亿农民应有的国民待遇,是把务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看待。这比每年一次的一号文件更重要,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构想的提出

前几年,在贴吧里就文革期间回乡知青不能和下乡知青同样计算工龄问题和网友开展讨论时,我就提到务农时间可以计算为农龄。有网友笑话道“没听说过有农龄”。是的,以前是没有听说过。可是,难道什么事情都要之前听说过、存在过才可以提出吗?之前存在的就一定正确吗?事实上,这个世界每天都要出现前所未闻的事物、想法和说法,这才是创新啊!没听说过的可能是对的,耳熟能详的也可能是谬误。世界要前进,社会要前进,就是要各方面的创新。我在《给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建议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文章中,提出了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两种可操作方案:按照农龄发放和统一按照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坚定地认为前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并且,我郑重提出:以制定给老年农民发退休金政策为契机,开展设立农龄登记制度工作。2、设立农龄的历史意义工业和农业是国家最主要的两大产业,从业人数也最多。据资料介绍,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从事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以及养殖业)劳动的人口比例高达90.6%,到1997年,仍有77.88%。而国家和政府也一直把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也是非常重视的:在计划经济年代,把农业称为第一线,高调宣传务农光荣,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更是连续发了N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照理说,国家如此依赖和重视农业,农业从业者也应该得到格外重视,他们的劳动被视为工作也是天经地义的,给农民和其他阶层的劳动者同样的国民待遇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遗憾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却一直在美誉和污名之间徘徊:一方面,农业被誉为光荣的第一线,这是美誉;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除了要农民出力奉献却几乎不给他们任何回报,还把各种犯错误的干部、刑满释放人员等“下放”到农村,去搞农业。一方面,农民的劳动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在正式场合,官方至今仍不把务农看作正经工作。中途转移到其他“正式”工作的人,其人事档案中的工作起始时间只能从离开农业开始。这是多么矛盾的事啊!还有,虽然,个人档案从不把务农当作工作,计算失业人口时,又从不把农业劳动人口计算在内。另一个更矛盾的事实是,当年同一时间下乡务农后来又都通过考试上学而转移到党政、企事业等单位的同学,竟然工龄相差很多年,因为城镇出身的知青务农阶段计算入工龄,而农村出身的知青却不计算。由此,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歧视。一个国家离不开的最大群体——老农民,就是落后、愚昧、自私、肮脏的代名词。而如果设立农龄制度,就明确确认了在中国从事农业也是工作,而不是“无正当职业”,真正确认了农民的“工作人员”身份和地位。从事农业的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计算工龄(农业工龄,简称农龄)。从建政(或更早)以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从业时间都计入档案。这就正大光明地承认了计划经济年代农民的劳动价值,也就解决了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不同待遇的弊端。等于在某种程度上还了历史旧账,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上对农民的歧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设立农龄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发一号文件,农民的收入还是普遍很低,青年人喜欢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中青年人越来越少,土地抛荒、浪费现象很严重。这对于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设立农龄,对于恢复农民的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吸引有文化的青年人从事农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其向现代化发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设立农龄的长远意义通过缜密研讨,开展农龄设立工作并进行网络登记。这项工作完成后,国家加大投资,大力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对以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实行农业技术资格认证,并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安心成为现代化农民,保护土地,合理利用资源,走向绿色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看齐。同时,建议设立农民节,以此感恩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人的生存贡献粮食的历代农民,记住他们曾经付出的血汗,庆祝农业丰收,表彰农民典型,总结一年的生产经验教训,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议时间定为秋收之后。5、农龄的计算对于过去从事农业的老人,从建政(或更早)时间算起。今后,新参加农业劳动的农民应该从学校毕业正式参加农业劳动开始登记,但是临时性帮工不超过半年或者同一时间在其他行业登记者不计。本人学疏才浅,本建议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关心农民的专家和媒体能和我联系,共同探讨。其他链接:(核心提示:设立农龄制度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的根本性改革,是把农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是恢复几亿农民应有的国民待遇,是把务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看待。这比每年一次的一号文件更重要,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构想的提出前几年,在贴吧里就文革期间回乡知青不能和下乡知青同样计算工龄问题和网友开展讨论时,我就提到务农时间可以计算为农龄。有网友笑话道“没听说过有农龄”。是的,以前是没有听说过。可是,难道什么事情都要之前听说过、存在过才可以提出吗?之前存在的就一定正确吗?事实上,这个世界每天都要出现前所未闻的事物、想法和说法,这才是创新啊!没听说过的可能是对的,耳熟能详的也可能是谬误。世界要前进,社会要前进,就是要各方面的创新。我在《给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建议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文章中,提出了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两种可操作方案:按照“农龄”发放和统一按照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坚定地认为前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并且,我郑重提出:以制定给老年农民发退休金政策为契机,开展设立农龄登记制度工作。2、设立农龄的历史意义工业和农业是国家最主要的两大产业,从业人数也最多。据资料介绍,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从事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以及养殖业)劳动的人口比例高达90.6%,到1997年,仍有77.88%。而国家和政府也一直把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也是非常重视的:在计划经济年代,把农业称为第一线,高调宣传务农光荣,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更是连续发了N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照理说,国家如此依赖和重视农业,农业从业者也应该得到格外重视,他们的劳动被视为工作也是天经地义的,给农民和其他阶层的劳动者同样的国民待遇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遗憾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却一直在美誉和污名之间徘徊:一方面,农业被誉为光荣的第一线,这是美誉;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除了要农民出力奉献却几乎不给他们任何回报,还把各种犯错误的干部、刑满释放人员等“下放”到农村,去搞农业。一方面,农民的劳动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在正式场合,官方至今仍不把务农看作正经工作。中途转移到其他“正式”工作的人,其人事档案中的工作起始时间只能从离开农业开始。这是多么矛盾的事啊!还有,虽然,个人档案从不把务农当作工作,计算失业人口时,又从不把农业劳动人口计算在内。另一个更矛盾的事实是,当年同一时间下乡务农后来又都通过考试上学而转移到党政、企事业等单位的同学,竟然工龄相差很多年,因为城镇出身的知青务农阶段计算入工龄,而农村出身的知青却不计算。由此,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歧视。一个国家离不开的最大群体——老农民,就是落后、愚昧、自私、肮脏的代名词。而如果设立农龄制度,就明确确认了在中国从事农业也是工作,而不是“无正当职业”,真正确认了农民的“工作人员”身份和地位。从事农业的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计算工龄(农业工龄,简称农龄)。从建政(或更早)以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从业时间都计入档案。这就正大光明地承认了计划经济年代农民的劳动价值,也就解决了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不同待遇的弊端。等于在某种程度上还了历史旧账,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上对农民的歧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设立农龄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发一号文件,农民的收入还是普遍很低,青年人喜欢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中青年人越来越少,土地抛荒、浪费现象很严重。这对于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设立农龄,对于恢复农民的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吸引有文化的青年人从事农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其向现代化发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设立农龄的长远意义通过缜密研讨,开展农龄设立工作并进行网络登记。这项工作完成后,国家加大投资,大力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对以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实行农业技术资格认证,并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安心成为现代化农民,保护土地,合理利用资源,走向绿色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看齐。同时,建议设立农民节,以此感恩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人的生存贡献粮食的历代农民,记住他们曾经付出的血汗,庆祝农业丰收,表彰农民典型,总结一年的生产经验教训,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议时间定为秋收之后。5、农龄的计算对于过去从事农业的老人,从建政(或更早)时间算起。今后,新参加农业劳动的农民应该从学校毕业正式参加农业劳动开始登记,但是临时性帮工不超过半年或者同一时间在其他行业登记者不计。本人学疏才浅,本建议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为农民鼓与呼,希望关心老农民问题的人大代表、农业专家和媒体能和我联系,共同探讨。其他链接:(核心提示:设立农龄制度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的根本性改革,是把农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是恢复几亿农民应有的国民待遇,是把务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看待。这比每年一次的一号文件更重要,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构想的提出前几年,在贴吧里就文革期间回乡知青不能和下乡知青同样计算工龄问题和网友开展讨论时,我就提到务农时间可以计算为农龄。有网友笑话道“没听说过有农龄”。是的,以前是没有听说过。可是,难道什么事情都要之前听说过、存在过才可以提出吗?之前存在的就一定正确吗?事实上,这个世界每天都要出现前所未闻的事物、想法和说法,这才是创新啊!没听说过的可能是对的,耳熟能详的也可能是谬误。世界要前进,社会要前进,就是要各方面的创新。我在《给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建议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文章中,提出了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的两种可操作方案:按照“农龄”发放和统一按照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坚定地认为前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并且,我郑重提出:以制定给老年农民发退休金政策为契机,开展设立农龄登记制度工作。2、设立农龄的历史意义工业和农业是国家最主要的两大产业,从业人数也最多。据资料介绍,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从事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以及养殖业)劳动的人口比例高达90.6%,到1997年,仍有77.88%。而国家和政府也一直把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也是非常重视的:在计划经济年代,把农业称为第一线,高调宣传务农光荣,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更是连续发了N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照理说,国家如此依赖和重视农业,农业从业者也应该得到格外重视,他们的劳动被视为工作也是天经地义的,给农民和其他阶层的劳动者同样的国民待遇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遗憾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却一直在美誉和污名之间徘徊:一方面,农业被誉为光荣的第一线,这是美誉;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除了要农民出力奉献却几乎不给他们任何回报,还把各种犯错误的干部、刑满释放人员等“下放”到农村,去搞农业。一方面,农民的劳动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在正式场合,官方至今仍不把务农看作正经工作。中途转移到其他“正式”工作的人,其人事档案中的工作起始时间只能从离开农业开始。这是多么矛盾的事啊!还有,虽然,个人档案从不把务农当作工作,计算失业人口时,又从不把农业劳动人口计算在内。另一个更矛盾的事实是,当年同一时间下乡务农后来又都通过考试上学而转移到党政、企事业等单位的同学,竟然工龄相差很多年,因为城镇出身的知青务农阶段计算入工龄,而农村出身的知青却不计算。由此,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歧视。一个国家离不开的最大群体——老农民,就是落后、愚昧、自私、肮脏的代名词。而如果设立农龄制度,就明确确认了在中国从事农业也是工作,而不是“无正当职业”,真正确认了农民的“工作人员”身份和地位。从事农业的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计算工龄(农业工龄,简称农龄)。从建政(或更早)以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从业时间都计入档案。这就正大光明地承认了计划经济年代农民的劳动价值,也就解决了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不同待遇的弊端。等于在某种程度上还了历史旧账,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上对农民的歧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设立农龄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每年都发一号文件,农民的收入还是普遍很低,青年人喜欢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中青年人越来越少,土地抛荒、浪费现象很严重。这对于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设立农龄,对于恢复农民的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吸引有文化的青年人从事农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其向现代化发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设立农龄的长远意义通过缜密研讨,开展农龄设立工作并进行网络登记。这项工作完成后,国家加大投资,大力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对以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实行农业技术资格认证,并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安心成为现代化农民,保护土地,合理利用资源,走向绿色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看齐。同时,建议设立农民节,以此感恩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人的生存贡献粮食的历代农民,记住他们曾经付出的血汗,庆祝农业丰收,表彰农民典型,总结一年的生产经验教训,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议时间定为秋收之后。5、农龄的计算对于过去从事农业的老人,从建政(或更早)时间算起。今后,新参加农业劳动的农民应该从学校毕业正式参加农业劳动开始登记,但是临时性帮工不超过半年或者同一时间在其他行业登记者不计。本人学疏才浅,本建议只是一个初步构想,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关心农民的人大代表、农业专家和媒体能和我联系,共同探讨。本文其他链接:

http://majiyu24563.blogchina.com/740128830.html

                                                        马继禹                                                           2017/2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chunyu 当前离线

126

主题

430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年级

用户积分:18445 分
登录次数:9713 次
注册时间:2011/1/20
最后登录:2024/4/15
chunyu 发表于:2017/2/20 7:5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马老师的建议真好,农民地位同其他行业对比太低了!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