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2810

查看

0

回复
主题:鸡年说冀州“金鸡” [收藏主题]  
文字虫 当前离线

933

主题

171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七年级

用户积分:20001051 分
登录次数:592 次
注册时间:2015/1/31
最后登录:2024/4/25
文字虫 发表于:2017/1/24 6:32: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鸡年说冀州“金鸡”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俗称为“鸡年”。适逢鸡年,说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历史上有关“金鸡”的3个故事。



刺客变金鸡

    传说,东汉末年,在冀州城区北关村有一户姓金的人家生了个男孩,是三代单传。这孩子长相奇特:一个眼睛长了两个瞳仁。人们认为这孩子绝非等闲之辈。金家人喜出望外,议论着给这个孩子起个什么名,正巧有个道人求见,说:“这孩子绝非凡人,我与这孩子有师徒之缘。这孩子就叫‘重明’吧。”金家人听了很高兴,答应说:“待孩子稍大一点,生活能自理了,就让他去跟师傅修仙学道。”道人飘然而去。

    时逢乱世,兵燹不断。小金重明两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就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被村里的百姓轮流照顾着。到重明7岁时,那道人驾着祥云来到重明家,把重明带到山东泰山学艺,一去就是十五年。

     小重明天姿聪颖,勤奋好学,不仅学会了师傅的通身武艺,而且熟读兵书战策,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小伙儿。

    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说:“重明啊,你学艺已成,现在天下大乱,下山投奔明主去吧。你要去报效国家,去为老百姓办事。”

     金重明谢过师父,下了山,三年后,回到冀州。

     当时,袁绍篡夺韩馥之权,将冀州据为己有不久。袁绍为了扩大势力,在冀州大肆招兵,金重明因武艺出众被袁绍看重,追随袁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后被袁绍破格任命为禁卫统领。

    金重明跟随袁绍征战青州、并州,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占据黄河下游4个州,有兵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的势力。袁绍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跟随袁绍鞍前马后数年的金重明这才发现,袁绍并非明主。

    金重明看到,袁绍盘剥冀州百姓很厉害,税收日益加重,袁兵常下乡掠夺,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人相食”,流离失所,在冀州境内,连个逃荒要饭的地方都没有。

    金重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感到自己空有一身武艺,而对于冀州百姓的养育之恩却不能报答,很惭愧。多日苦思冥想,怎么才能够不辜负师傅临别前的教诲“去为老百姓办事”呢?

      一天夜里,几个同僚在一起聊天,谈论到个人心目中的英雄时,有一位说,崇拜刺秦的荆轲,使金重明得到了启发。

    事后,金重明经过反复思虑 ,决心学荆轲,做刺客,刺杀袁绍这个昏官,解救受苦受难的冀州百姓。

    一天夜晚,月黑风高,金重明怀揣利剑,潜入袁绍所住的州署后院,他在屋前大树上看到袁绍在屋里正准备脱衣睡觉,并没有发现警卫人员。金重明轻轻跳下树,悄悄推开房门,猛扑上去,挥舞利剑,直刺向袁绍胸口。袁绍急一侧身,大喊“来人!”随即,就从屋外来了五六个带武器的警卫人员,围住了金重明。

    金重明顾不上刺袁绍了,冲过警卫人员,边打边退出屋,欲跑走,可是,院子里已经有了若干将兵。金重明仅仅靠一把短剑,与20多警卫人员和兵将在院里展开了激烈搏斗。在搏斗中,金重明胸部中了一刀。他一看寡不敌众,纵身一跳,上了树,又从树上跳出了州署后院,向东跑往北关村。

    金重明跑到北关村村西南角,胸口冒血,疼得倒在地上不能动了。适逢一打牌的老汉散场路过,仔细一看是金重明,急欲叫人。金重明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命数已尽”。刚刚说完的瞬间,他就变成了一只漂亮的金色的大公鸡。

     “金鸡”向那老汉点了点头,飞往了冀州北城门的城楼。

    自此以后,冀州北城门的大门洞内,经常能够听到“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的鸡叫声。据说,每逢兵祸、盗贼、天灾来临以前,“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的鸡叫声都会持续半天的时间,以提醒冀州百姓躲避。平时,人们在门洞里跺跺脚,也能听到鸡叫声。为此,人们为了纪念金重明,把冀州称为了“金鸡城”。



“金鸡”助三娘

     现在,冀州保存着一个大石磨,石磨有上下两扇,比一般的大许多。据说,这是一名叫李三娘的妇女,用来磨面救济贫困百姓的石磨。

     袁绍自官渡大败之后,与其长子袁谭带八百多骑兵败回河北,对冀州百姓百般压榨,今日敛,明日征,又抓夫,又抓丁,不是抓人挖濠,就是强迫给袁家修墓,弄得四方怨声载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李三娘是天上仙女下凡,看到以上情形,决定为冀州百姓解难。她逢双日在城外大洼里磨面,逢单日,从傍晚到半夜骑着神牛给各家各户送面粉。人们对李三娘感恩戴德。

    袁绍知道李三娘是仙女后,想让她给面粉,并且,帮助自己兴兵夺天下。一天,袁与妻子刘氏坐着龙车凤辇到城外去请李三娘和神牛。刚到北城门的大门洞,车轮一动,就听到“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的鸡叫声不停,响亮悦耳,加上城门洞子捧音,回声不断,连城门楼子上的兵勇都听见了。袁绍和夫人听到鸡叫声,非常奇怪,立即停车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鸡叫声从哪里来。刘氏害怕了,下令车辇赶快离开城门。一出瓮城,鸡叫声马上没有了。

    李三娘听得“金鸡”一叫,知道袁绍要来,找自己没有好事,立即骑上神牛,腾云驾雾,向泰山方向飞去了。“金鸡”帮助李三娘逃过一难。



“金鸡”牌鞋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今冀州区官道李镇傅家庄村人傅秀山,民国时的1942年,在天津建厂研制生产出金鸡”牌鞋油,战胜了洋鞋油,当时享誉“三北”。金鸡”牌鞋油,在天津解放后,直至如今,垄断了北方市场,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让人们足下生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国进口鞋油一度断货,国内还没有生产鞋油的厂家,傅秀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1941年下半年,他与杨桐岗、李清范等人开始着手研究制作鞋油。

     鞋油虽然是小商品,但是生产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蜡的含量不容易掌握:太低了没有光泽,太高了又发脆容易剥落。”“另外颜色和蜡要有极强的亲和力才能渗染皮革,合适的溶剂也很重要。”那个时候,他们既没有设备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几个人也没有化工技术。后来他们通过朋友介绍,聘请到了时任南开中学化学老师的余瑞征帮忙解决技术问题。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工系的余瑞征经过钻研,认为“四川产的白蜡最适合制造鞋油,这种蜡据说是当地一种虫子的粪便,亮度高,含油量大,不会油蜡分离。而溶剂选用的则是200号的汽油,为了降低成本,还掺入了沸点接近的松节油”。

     经过将近一年的试验,傅秀山等人的鞋油终于研制成功了。由于它大部分使用的是国内原材料,所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易涂抹、颜色黑,长期存放不干裂、不沾粘,丝毫不比进口鞋油差。

     “金鸡”,不但与傅秀山家乡冀州有联系,还在我国具有吉祥的预兆,有“金鸡报晓,久鸣不衰”之意,于是,傅决定把新研制鞋油命名为“金鸡”牌。

     他们并没有急于出售刚生产出的鞋油,而是到大街上,支个写有“金鸡鞋油免费试擦,请君提出批评”的广告条幅,免费为路人擦皮鞋。起初的时候,过路人大都不敢靠近,怕是骗人的。可是有的人、还有外国人敢试,他们擦完了感觉好,还给放钱。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试用鞋油,都给了不错的评价。为了扩大影响,这种义务擦鞋从天津卫一直扩展到北京城、沈阳、哈尔滨。

      1943年初,“金鸡”牌鞋油开始正式上市销售。当时的鞋油都是铁盒的,有25克、40克两种规格,售价也只有一两毛钱,仅为进口洋鞋油的1/3,在很短时间内,“金鸡”牌鞋油就占领了津门各个百货门店的柜台,结束了洋鞋油独占市场的历史。鞋油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最初仅有20来名工人,生产设备亦比较落后,日产鞋油仅几十打,但凭借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金鸡”牌鞋油很快打开了市场,且尽产尽销,工人也逐渐增加到100多人。

     “金鸡”牌鞋油以其上好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各大百货商店和小商贩们的青睐,销路极好,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傅秀山并没有满足于此,决定向“三北”市场进军。傅秀山在分析了“三北”情况后认为,这些地区气温低,穿皮鞋时间长,所以市场需求大,遂派出专门销售人员到北京设立办事处,专门对西北和口外的商贩供货。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常驻沈阳、哈尔滨,以辐射东北市场。就这样,“金鸡”牌鞋油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声名鹊起,为中国民族工业增光添彩。

     1955年,傅秀山响应共产党和政府号召,率先进行了公私合营,并任该厂副厂长。“金鸡”牌鞋油通过当时的各地百货站销售渠道走向全国,非常火爆,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北方市场。老人回忆,一次“在订货会上,因为订到‘金鸡’牌鞋油太少,某个地区的业务员找厂长哭诉,要求给加些产品。”可见当时“金鸡”牌鞋油受欢迎的程度。后来,“金鸡”牌鞋油的产品陆续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至今,“金鸡”牌鞋油仍在让人们足下生光。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