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689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492)生活本身即修炼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6/7/13 5:52: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492)

生活本身即修炼

肖伊绯

    两千多年前,在以“经世致用”为己任的儒家学说尚未成为社会舆论主旋律的时候,主张“清静无为”的老庄哲学还在大行其道。“经世”不如乐得清闲,“致用”不如没用自在的理论,即使在之后两千年儒家学说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用来偶尔放松一下读书人、官人、商人们的神经,让他们的生存与生活都不再那么“压力山大”。

    其实,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累死在工作岗位;放任自流、花天酒地,喝死在欢场酒局,都是一种极端状态下的生活方式与人生结果,这样的方式与结果恐怕都不是常人所愿意接受和能够接受的。

    在陶渊明的时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世才情与“采菊东篱下”的脱俗境界,让人艳羡;也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过于极端的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对短暂的人生而言都是有害的。人们开始从极端向中庸回归,开始从外在的追求转向内心的修炼,也恰恰在这个时代,印度传播过来的佛教打开了中国人的另一层境界之门。

    无论是《金刚经》,还是《华严经》,佛教的种种寓言故事与哲学阐释,说到底都只是一部“心经”。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无论在什么样的个人境遇中,始终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佛教看来,是人生得到解脱与升华的唯一途径。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佛教徒的迅速增加,使中国本土原有的学说、学派和思想传统接受洗礼并继而变革,“修炼内心”成为之后中国近两千年思想史的核心命题。所有历经更迭的国家哲学、思想学派、宗教学说都必须直面这个核心命题,解答得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种学说的兴衰成败。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正是在佛教加入后的中国社会里流传开来的信条,从这则古代谚语中可以看到,修炼内心的境界层级与修炼者的社会融入程度成正比。逃避、躲藏于世外桃源里的修炼者只能是“小隐”;出入于市井、看似与俗人为伍的修炼者才是“大隐”。这种对修炼内心层级的基本界定,说明内心修炼的程度不可能是科学指标式的测量,内心修炼与外在环境可能相关,也可以与外在环境无关。

    等到苏东坡说“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时,隐与不隐,其实已经和修炼内心没有多大关系了。修炼,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修炼,因为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才能去把握与探索。自宋代以来频频出现于中国主流思想体系中的“禅宗”,更是以“行坐住卧皆是禅、嬉笑怒骂证菩提”为主旨,把修炼内心的途径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加以放大和扩展,最后形成了所谓“生活禅”,即以生活本身为修炼内心的唯一途径。修炼至此,境界大开。

    修炼与生活同步,修炼与生活息息相通,修炼即是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即是修炼。人们在“大隐”、“小隐”的经典理论中转了一大圈之后,发现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珍惜生活,珍视每一天的生命历程,终于返璞归真,让人们不再为修炼而修炼,为生活而生活。

   【《北京晨报》】 载第666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1)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