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713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387)找关系就是找心理安慰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6/3/25 8:0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387)

找关系就是找心理安慰

周业安

    我们一直都在谈论关系,离开关系似乎很难正常生活。

    在批评者看来,处处讲关系是种不良现象。但一个社会个体的行为需要在关系网络中才能得以良好实施,就不仅仅是道德两个字所能概括的。你也可以说这是传统乡土社会留下的印记,但社会变迁到今天,关系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充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得以弱化,恰恰相反,找关系风关系愈演愈烈,以至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得依赖各种关系。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幸福?

    为什么人们需要讲关系?就大多数人而言,所谓的找关系看病,其实就是找一个资历深点的、职称高点的。在大学里,虽然好学生和好老师会惺惺相惜,而对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通常都会按职称来选择。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人和人之间并不能完全了解,这叫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缺乏,在决策时就可能出错。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就要选择一种能够传递有用信息的标准,而职称显然是这类标准。熬到教授的人至少资历和经验足够,和年轻老师相比,出现低水平的概率更低。于是职称就成为决策的关键依据。这和老百姓通常选专家看病是一个道理。混上专家了,经验应该非常丰富了,看病出错的概率也就低。

    把资历和职称等同于水平,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人们在决策时,面临信息缺乏,而收集信息费时费力,选择某种简便的并且具备一定信息含量的标准来作为决策依据,是一种有效率的做法。但无论大学还是医院,除了日常的经验累积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那就是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掌握,实际上在这方面年轻人具有明显优势。在大学里,年轻老师对前沿的把握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准可能比教授更高,而教授可能在现实感和研究教学经验方面更丰富,这才叫各有所长。

    医院也是类似的情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关系的泛滥一定程度上来自我们自身的认知偏差,由于我们迷信专家,迷信开小灶,结果打从娘胎里开始,一个人就开始了关系之旅。出生需要找关系;上幼儿园需要找关系;上小初高需要找关系;连上本硕博也会找关系。我就纳闷了,像我这种从没关系可找的是怎么过来的?难道真的是上天的眷顾?

    不过烦归烦,我还是能理解大众的心态。找关系无非就是找一种心理安慰。人们总是觉得,假如自己不找,别人找了,自己岂不是要吃亏?所以找关系可以看作是规避风险的做法。也许真的会如此,但也许从来都不会发生这种情形。所以我总是告诫学生家长,不要瞎操心,让孩子自己努力成长,比什么都强。可惜有几个人愿意听这忠告?

   【《新华每日电讯》】 载第648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