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乡村超市 >> 特产美篇 >> 查看帖子

3269

查看

0

回复
主题:邢台村民抓蛐蛐月入万元 一条白黄能卖3000元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3731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6991 分
登录次数:866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3/29
admin 发表于:2016/8/22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蛐蛐


点击查看原图

村民们抓蛐蛐


  “扭兔扎”是任县永福庄乡方言,翻译成普通话是“逮蛐蛐”“抓蟋蟀”。近两年,夏秋之际,在永福庄村大街一条巷子里,形成了一个蛐蛐市场,来自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的购买者在这里交易,有的村民靠卖蛐蛐月入万元。据了解,山东蛐蛐种群破坏严重,“白虫”(人工饲养)混杂,邢台蛐蛐品种好刚刚开发,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到这里购买蛐蛐的人越来越多。


这样抓 撒麸皮 蹚地 听叫声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冀中平原肥沃的土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玉米。有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左手提筐右手拿捕网,上前一步罩住一只蛐蛐。他从筐中拿出竹筒,小心翼翼将蛐蛐赶到筒中,再堵上塞子扔回筐中。

  这位中年人叫李书强,任县永福庄村村民,半个小时前,他在这块玉米地撒了一行麸皮,现在,这行“美餐”上“食客”正在聚餐,各种各样的蛐蛐围在这里,李书强从中捕捉着他的目标——中华斗蟋。

  中华斗蟋争强好斗,特点是通体黑褐色,头大顶部宽圆,颜面圆凸饱满,后面有6条黄色短纵纹。已经有四五年逮蛐蛐的经验,从一片油葫芦、棺材头中,李书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前半夜撒麸皮抓或者蹚地抓,后半夜就听叫声抓。”他说。蹚地就是几个人一起走,把蛐蛐赶出来抓。到了午夜以后,蛐蛐叫声嘹亮,通过叫声李书强就能分辨出斗蟋的位置,“靶向”抓捕。


四处找 广宗平乡内丘青纱帐

  “扭兔扎”都是三五人结伴儿,这天晚上,和李书强在一起的,还有王志军和赵金龙,其中还有一个64岁的上海人伍敏雄。伍敏雄住在李书强家已经20天,主要是收购方便,有时也“客串”抓蛐蛐。

  “近了我跟着,他们跑得远了,我就不跟了。”伍敏雄说。每到夜幕降临,二三百名村民从永福庄村出发,或骑摩托车或开车,奔向广宗、平乡、巨鹿、内丘等广袤的青纱帐。

  8月20日,经过一夜的抓捕,李书强逮住了15只斗蟋。从7月20日开始,他每天如此,少则十几只,多则二三十只。


各玩家 奔袭千里找国虫

  8月21日早晨,伍敏雄在李书强家吃过了早饭,就去村里的蛐蛐市场,他出门的时候,南京的客商王小青正好进门。

  在李书强家的南屋里,专门养蛐蛐的陶制小罐,一排排摆放在货架上。一个小罐里一只蛐蛐,有200多个小罐。

  在蛐蛐的鸣叫声中,王小青挑选了4只。“一条20元,给你80。”“不行,这样的至少30元一条。”“给你100,交个朋友下回还找你。”王小青塞钱给李书强,李书强满面笑容塞进了裤兜。

  “条”是玩蛐蛐人的行话,在他们的眼里,蛐蛐非常让人着迷,被誉为“国虫”。王小青和伍敏雄一样,从小就玩蛐蛐,南方的蛐蛐不如北方蛐蛐个大凶猛,他们每年都会奔袭千里,在华北大平原上寻找让他们心动的“国虫”。

  小院里越来越热闹了,李书强的姐姐和朋友,拿着刚逮的蛐蛐,非要让王小青看看。

  “今年不行,刚卖了4000多,去年我卖了8000多。”村民说,“书强赚的多,卖了1万了吧。”

  李书强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哪有啊,我也就卖了五六千吧。赵金龙和王志军都上万了,他们19号卖了两个高价的,赵金龙的一条白黄,王志军的一条紫黄,每条3000元出手。”

  蛐蛐还被行家们称为“百日虫”,从出生到死亡只有短短的100天的时间,7月底到9月初是采购培育的时间。“现在是这里蛐蛐最好的时节,过早了个头太小,过晚了身子起油,不好再培育。”王小青说。

  李书强和村民们“扭兔扎”的生意,还能做20来天,他们的财富盛宴还在继续。


小市场 小有名气方兴未艾

  在永福庄村一条巷子里,六张小方桌一字排开,每张方桌后面坐着两三位外地人,他们操着上海话、北京话、天津话和村民交谈着,给这个普通的村子添了些“洋气”。

  77岁的赵金亮,从鞋盒里拿出白色的小罐,让这些外地人挑拣。“价钱你们说,地里有的是,弄这个发财!

  发财!”两只卖了50元,他仍然很满足。

  从7时到10时,到这里卖蛐蛐的村民络绎不绝。这个小市场去年刚刚建立,但永福庄村民逮蛐蛐卖的历史,却很早就开始了。

  这一切,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2009年,一个苏州人给我发了张蛐蛐图片,问你们那里有没有,我说有,后来就开始逮蛐蛐卖给他。”村民王志军说,“一条蛐蛐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抓蛐蛐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有五六百人来买蛐蛐,我们就在村里成立了蛐蛐市场。”

  村民们建立了QQ群,在网上发帖子,宣传这里的蛐蛐。特别是去年,邢台的一只蛐蛐在比赛中连胜10局,让这里的蛐蛐在业内名声大噪。


经济账 发展潜力还很大

  “山东掠夺式抓捕,好的品种破坏严重,而且,‘白虫’混杂在里面,让我们很难分辨。”上海来的李小牛说。“白虫”是人工饲养的蛐蛐,品相好但是没有野性,战斗力差。邢台这个刚刚开发的处女地,吸引了外地人的目光。

  据了解,在山东的宁阳和宁津,是闻名已久的全国性蛐蛐市场,每到“蛐蛐季”,

  有几十万采购大军。有媒体报道,在山东宁阳县泗店镇,一季下来,蛐蛐产业能为当地群众增收近2亿元。

  “100条蛐蛐才能出五六条能战斗的,我们每人要带100多条回去,只采购就要花一两万,还要吃饭要住宿,你说这是什么概念?”上海来的玩家李小牛说。

  永福庄乡位置比较偏,李小牛住在任县县城,每天来回跑,他一直抱怨这里吃饭住宿不方便,但是,每年都来这里采购。

  市场的转移,将会给这里带来很多的商机,“在宁阳,一个小孩儿逮蛐蛐一天卖个千把块,收入好的一季十几万,加上配套的收入,你们这里发展潜力大得很。”李小牛给只顾卖蛐蛐的村民算着经济账。来源:牛城晚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