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农网社区 >> 校园茶座 >> 查看帖子

1303

查看

0

回复
主题:如何跨越作文这道坎 [收藏主题]  
xinnongmin8899 当前离线

770

主题

382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六年级

用户积分:11410 分
登录次数:1931 次
注册时间:2007/8/8
最后登录:2024/5/13
xinnongmin8899 发表于:2015/2/10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汉光中学潘盼
      写作不仅占据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而且也是一个人主观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幽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它可以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去除性格的浮躁。写作这么重要,但如今中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令人担忧。作文似乎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坎,老师担忧,家长无奈,学生头疼。
      构筑这道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生活的贫乏、单一。中学生们生活圈子狭小,课业负担繁重,他们一天24小时,有一半时间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回家后又要埋头于题海之中,电视、报纸无暇顾及,又因为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导致学生既不能从生活这片沃土里直接吸取营养,积累材料,更不能从一部部经典名著中,间接吸取文学精华,提高鉴赏能力。以致学生们一写起作文来,选材雷同,主题肤浅,语言干瘪。经常是教师一读范文,马上就有“与吾心有戚戚焉”之感,“对对对”“太感人了”,感慨万分,自愧不如,羡慕不已。但下次写作文时仍是“痴心不改”“涛声依旧”。
      其次是学生认识肤浅。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大话随处可见。除了生活贫乏导致作文缺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有人曾说过:“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之人,平庸之人必产生平庸之文”。因为写作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还和人的素养紧密相连。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鲁迅又说过:“从水管中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可见,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维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学技巧诸多因素。试想,如果学生自私、消极、冷漠、缺乏责任感、是非不明,怎会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章。“言为心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人文两张皮”,“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是当今学生习作中的致命弱点,所以同学们如果不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挤牙膏”是挤不出真情实感的,更挤不出高境界。根深才能叶茂,语言是思维的外显,作文是思维之树开出的花朵。
      再次是学生语言表达匮乏。语言就是文章的细胞,应以鲜活为佳,让读者感到活泼、生动、新颖、多彩有趣。同学们平时说话时也是个性十足,文采飞扬,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或温文尔雅,或慷慨激昂,或明白晓畅……总之,情态各异,语言生动,闻声猜人,听话知人。可在作文中,他们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那么几个句子,经常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来”或“爱你在心口难开”,经常是心里纵有千言万语,豪情满怀,落笔时却“一时语塞”,苍白无力,正如“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却倒不出来”;有时为了求新,“满纸荒唐言”,却让人“不解其中味”;有时自己写作时内心如滔滔江水,万马奔腾,自己觉得好感动,而读者却感受不到。究其原因是语言干瘪,缺乏表现力。既不注重词的褒贬色彩,也不注重遣词造句,更不注重揣摩词的色彩、声音、韵律,偶尔一两个比喻句也是生拉硬扯,写作手法更是欠缺,通篇的叙述好似“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读起来令人生厌,昏昏欲睡。
      最后是学生写作中缺乏整体的构思。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同学们写作文往往是老师出个题目,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就开始现编乱造。尤其是有些同学,不打草稿提笔就写,无章法技巧可言。往往是开门见山,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接着就是结局,至于“高潮”是否突出,情节是否曲折,细节描写是否细腻。结构是否严谨,首尾是否呼应,形象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新颖,语言是否有表现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得当,写作手法是否考虑周全等等,都很少顾及,这样的作文又有什么特色可言?而无特色又怎会吸引人呢?
      文章来源:邯郸晚报
 分享到
 一切皆有可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