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乡村振兴 >> 致富榜样 >> 查看帖子

1418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702)财富4.0时代来临,多数人思维还在1.0阶段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7/2/10 6:4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702)

财富4.0时代来临,多数人思维还在1.0阶段

水木然

    中国创造财富方式已经到了4.0时代了,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1.0时代。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迷惘,以至于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

    财富1.0时代的思维——利润差价

    载体:实体
    市场:卖方市场

    这个时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持续到2002年,这是一个“产品”相对短缺的年代,此时劳动力充沛又廉价、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很粗放。

    上世纪90年代的集市,有一些勤快又精明的人跑到浙江的工厂里去批发一些面料、被单之类的摆摊来卖,每次都被一抢而空,就是因为物美价廉。所以供不应求的状况决定了整个市场是“卖方市场”。这个阶段财富的核心关键词是:差价

    差价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维系了商业繁荣,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财富。其中一部分温州人不再满足赚差价,他们开始从家庭作坊做起,自己生产各种产品,慢慢就发展成了工厂。工厂再形成工厂群、然后就是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中国制造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

    财富2.0时代的思维——单品海量

    载体:传统互联网
    市场:第三方市场

    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在逐渐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此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依然没有变,但是“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商业来说,各种第三方平台将所有的产品在你面前呈现的一览无余,它彻底撕裂了“人为”和“区域”制造的差价信息,再加上交易的信息化和物流快递的发展,商品流通的确更快了。

    而此时中国商业地产经过30年的发展,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大批单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价的商家也顺其自然被淘汰了。

    然而,一批人倒下,就必然会有一批人站起来。于是第一批从“实体店”转型到“网店”的人,理所当然的收获了财富。“卖方市场”迅速变成“第三方市场”。

    财富3.0时代的思维——以人为本

    载体:产品增值
    市场:买方市场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现在产品已经出现“过剩”了。所以这个阶段一定有很多传统工厂要倒闭,政府也在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此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也就是说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以前人们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如今升级成了如何找到“好产品”,所以,那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的产品,仍然是短缺的。

    由此可以发现,商业重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这一端,“第三方市场”主导的市场正在变成“买方市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圈自己的消费者,最好的切入点就是需求,一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所以,最好的时代即将到来了!

    财富4.0时代的思维——人格信用

    载体:移动互联网
    市场:信用市场

    马云说:“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的确,中国未来还有一波最大的红利: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第三方平台的特点是“强信息、弱关系”。谁主导了消费者,谁就主导了市场,谁就能来分钱。

    看看现在的淘宝吧,排名靠前的店铺机会都被“网红”把持了,再看看现在的大V、女主播、自媒体、各种社群、以及明星自创的品牌等等,都是这种特征的直接反映。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会认为“互信”是最大的待开发红利。而今后的市场一定是“信用市场”!

    可以这样归纳:最好的营销是内容,最好的内容是产品,最好的产品则是信用。这也是移动电商和传统电商的根本区別。

    总之,只有抓住商业变化的精髓,深刻理解商业变化规律,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读友报》) 载第696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