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灌水杂志 >> 查看帖子

1724

查看

0

回复
主题:“剪辫子”与“留辫子” [收藏主题]  
xinnongmin8899 当前离线

766

主题

380

广播

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六年级

用户积分:11406 分
登录次数:1925 次
注册时间:2007/8/8
最后登录:2024/4/27
xinnongmin8899 发表于:2015/1/27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点击查看原图

辛亥革命后的剪辫子运动。



  汪金友

  辛亥革命的主要行动之一,就是剪辫子。1911年10月10日,所有参加武昌起义的志士,全都剪掉了自己头上的辫子。一时间,剪辫子还是留辫子,也成为拥护不拥护这场革命的重要标志。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还专门发了一份公告:“机关工作人员不剪辫,没收工作证;军人不剪辫,不发军饷;学生不剪辫,不许进学堂。”他们组织大批剪辫队,深入到千家万户,帮助市民剪辫子。同时还派出士兵和执勤人员,在各城门口和主要街口严格盘查,发现没有剪辫者,一律不得通行。

  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多次颁布“剃发令”,要求所有男人都要按照满洲人的发式,剃掉前额和周围的头发,梳成辫子。并明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此,中国人这条长长的辫子,一直拖了260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等革命者才愤然剪掉了辫子。还有浙江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一个叫孙江东的教员,于1911年春天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叫《罪辫文》。很多学生慷慨激昂,力陈长辫之害。致使这所总共500多人的学校有400多人剪掉了辫子。法不责众,校方长官也无可奈何。

  由武昌掀起的剪辫子风潮,很快波及全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一份《辛亥革命四川军政府取缔编结发辫告示》,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有资料记载,1911年11月22日,重庆同盟会支部专门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强行剪掉了重庆知府钮传善和巴县知县段荣嘉的辫子,以示革命的胜利和成功。

  当然,也有人坚决不剪自己的辫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勋和他的“辫子军”。张勋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革命军进攻南京时,他负隅顽抗,战败后率溃兵据守徐州、兖州一带,继续与革命为敌。民国成立后,张勋和他的队伍顽固地留着发辫,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因此人们称这个怪模怪样的军阀为“辫帅”,他的队伍被称为“辫子军”。

  1917年6月7日,张勋打着维护京城治安旗号,率4000余人的“辫子军”,由江苏徐州开赴北京。14日抵京后,与保皇派康有为等拥清废帝溥仪复辟。7月1日,溥仪下诏即位,宣布恢复宣统年号,任张勋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等职。只可惜,这场复辟闹剧只上演了12天,就不得不草草收场。“辫子军”全军覆没,张勋逃入荷兰使馆。

  得到的东西不愿失去,习惯的东西不愿放弃世上很多事物都是如此。有人说留着长辫不方便。但有人却觉得带着这条辫子很美观。所以古往今来,任何的改革和进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100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旧貌新颜。但摸摸我们自己的头上,是不是还有封建残余的“辫子”?比如特权思想、唯上是命、漠视百姓等。剪掉头上的辫子很容易,剪掉落后思想的“辫子”却很难。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一切皆有可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