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文学园地 >> 查看帖子

2837

查看

2

回复
主题:农民女作家刘向梅 妙笔生花著人生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离线

3734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5 分
登录次数:8668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6
admin 发表于:2017/10/25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记者
刘艳芳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刘向梅随手记录想到的文字。

    刘向梅,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永清县刘街乡西务村农民。她在自己的随笔里这样写道:“常常想假如我没有文化,不懂文字,不精通这些文字创作,换句话说,不喜好文学的话,我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快乐和感恩吗?没有,绝对没有。”文字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心情,也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

    和刘向梅聊天特别开心,她开朗豁达的性格、细腻朴实的文字、内心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她说:“写作虽然不能当饭吃、当钱花,也改变不了我当农民的命运,但是我依然爱它如初,而且至死不渝!”

   一次演讲证明了自己 让她担当起写作重任

    刘向梅,1963年9月生于河北永清县三圣口乡。她从读初中时就喜欢上文学并立志将来一定要用笔杆子为人民服务。笔耕不辍数十载,现在她已成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廊坊散文学会理事、廊坊作协理事、《廊坊日报》通讯员、永清楹联学会会员,被文友称为“扛锄头的女作家”。

    刘向梅说,年纪越来越大,才越活越明白:“原来,我是为文字而生,一天不写东西我就没法活了。”其实,早在中学时代,她就幻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作家、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直到结婚后20年,她才将自己的文字真正变成了铅字。

    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擅言谈,不懂交际,她迟迟不敢走出乡村,最初只在家里读书、写作,默默地投稿。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她甚至不敢署真实姓名,更不敢拿给别人看。她第一次走出乡村,走进公众的视线是在2007年11月,她参加了永清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演讲比赛。六十多名选手中,她是唯一来自乡村的农家妇女。那次演讲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演讲之后,永清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将她的事迹写成稿子刊发在了《廊坊日报》的“特别关注”版面上。她的事迹被人知晓,她的写作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写作狂。这一年,她写了刘街的许多新闻人物,如扎刻大师徐艳丰,好母亲王文俊,多才多艺王自然,看门老人张文清,汉中女人王翠芳等。她的多篇文章,被刊登在《廊坊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上。

   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让她无所顾虑潜心创作

    刘向梅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爱他的老公,乖巧的女儿,正因有了全家的支持,她才能潜心创作。因为当时家里没有电脑,她每次写完稿都找人帮她打稿子发邮件。有一次,她出门采访回来已经过了吃饭时间。一进门,看到打工回来的丈夫给自己准备了晚饭,她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她说:“我不忍心啊,你累一天了还给我做饭。”而她的丈夫满不在乎地安慰道:“家是咱们俩的,谁做饭都一样。”

    最让刘向梅感动的是2009年的那个夏天。那一年,她开始小说的创作,每天伏案创作。 她的丈夫为了支持他进行文学创作,偷偷背着她用卖玉米的钱给她买了一台电脑,又用自己打工的钱为她交了两年宽带费。刘向梅说价值3180元的电脑相当于全家近一半的年收入。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刘向梅不但拥有了电脑,还申请了QQ 号码和博客,结交了许多热爱文学创作的朋友。她的女儿,为了支持她创作,总是抢着干活,主动帮她完成家务。

    成绩都是过眼云烟 她要的只是写作的快乐

    刘向梅的努力,为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2007年她获得永清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永清县青年“知荣辱、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演讲比赛三等奖;2008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大孝媳”,同年10月评为县、乡“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获县委、县政府颁发“宣传工作优秀稿件奖”受到通报表扬; 散文《晚秋女人风景》获河北省第六届散文名作三等奖;2010年她写的《睡在身边的是娘》在河北省三大博客圈发起的“情暖人间”征文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她的散文《睡在老宅的最后一夜》获得永清燕南春杯“新农村 新家园 新生活”征文比赛一等奖;2012年新修改出版的《永清县志》也将刘向梅的事迹收进该书中“良风美德”一栏里;2013年散文《父亲的冬天》获河北省第八届散文名作三等奖, 征文诗歌《粘鞋底的娘》获绿野仙庄杯诗歌大奖赛优秀奖……

    刘向梅说:“荣誉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我更喜欢的是写作带给我的快乐和充实。”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4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5 分
登录次数:8668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6
admin 发表于:2017/10/25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刘向梅:人生有梦更精彩

点击查看原图



我叫刘向梅,来自廊坊市永清县。我宣讲的题目是“人生有梦更精彩”。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漂亮的外表,却有着一个美丽的梦想____当记者!

说实话,这个梦想与我的农民身份很不相称,因为自古以来农民的本事就是种地,农家媳妇的“任务”就是生儿养女围着锅台转。可我不甘心就这样平庸的过一辈子!况且这个“记者梦”早在我的中学时代就产生了。特别是学习了魏巍老师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后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我甚至还为自己的记者形象做了一个这样的设计,戴着眼镜,背着相机,拿着采访本,哪里最需要记者了解就奔向哪里。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记者梦”一直存在我的心里。我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把它变成了“现实”。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就是《徐艳丰和他的天安门》。通过采访徐老师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农民身上原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我开始深入生活,与农民交朋友,只要听说了哪里有新闻人物我就奔向哪里。有的时候在地里干活连家都顾不得回,把锄头往地里一放就直接去了主人公家里。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街走巷,不认识的路我就问,被采访者不在家我就耐心的等。

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年春夏秋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凭着一颗真诚的爱心,我写出了多篇新闻稿件,《多才多艺王自然》《汉中女人王翠芳》《好母亲王文俊》《陈书元的晚年生活》等等。其中好母亲王文俊被评为全国百名道德模范母亲之一。

2008年我为了给一个叫邢坤的人写稿曾多次放下家里的农活,老人和孩子去赶火车。邢坤是固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在我之前他没有上过任何媒体,他做的大型纸雕《老北京四合院》造型逼真,美轮美奂,我为他连续写出了三篇文章,都发表在廊坊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后来《老北京四合院》成为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邢坤和他的“固安相子”也因此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2009年我被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授予“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扬。我的写作事迹也被燕赵都市报和廊坊日报报道。2012年,为了供女儿读大学,我来到了廊坊做保姆。做保姆期间,我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读书写作,每月四天的假期我几乎都给了我的采访者。

八零后核雕艺师张习连,爱心妈妈黄志稳,冰窖村人照顾流浪男,37年如一日照顾脑瘫养女的杜秀荣老师,等等都是我利用休假的时间去采访的。这些文章均受到各大媒体关注。

最让我欣慰的是采访张秀英,张秀英是我们西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五年前她的丈夫张广柱出车祸成了植物人。秀英不但不离不弃反而把丈夫照顾的很好,并且使他恢复了一些意识。秀英对丈夫的这份真情感动了我,于是我在大年初一下午顾不得休息就拿着本子去了她的家里。初一采访,初二发稿,很快张秀英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网易、新浪,河北青年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作为第一个采访者,我感到骄傲!自豪!感到做一个“业余记者”的荣幸和快乐!

从廊坊日报到河北日报,从农民日报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我靠的就是一种不服输,不认命的坚定信心和理念。我就是要做个样子给农村里的女人们看看。

如今,我不仅加入了河北省散文学会,河北省民俗协会,还被吸收为廊坊作协理事,乡亲们亲切地称呼我是“扛锄头的女作家”。

人生有梦更精彩!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admin 当前离线

3734

主题

360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2127005 分
登录次数:8668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4/16
admin 发表于:2017/10/25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藤椅 
“扛锄头的女作家”——廊坊永清女作家钟情写作40年

在廊坊永清县刘街乡西务村,有一位来自农村、耕耘文字近40年的女作家刘向梅,种地、侍奉老人、供女儿上学、为补贴家用到城里做保姆,她与丈夫相濡以沫,过着简朴、平淡的生活,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写作。

53岁的刘向梅,现在在廊坊市里打工做保姆。听说记者要去家里采访,早上刘向梅向雇主请了假回到了家中。

刘向梅:爹,我回来了。这是我公公,我们老爹,84岁了,到年85。

几间简陋的砖瓦屋里,摆放着陈旧的家具。一张简单的铁床,是刘向梅以前写作的地方。

刘向梅:趴在这床上写,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也是这样的冬天,连炉子都没有,也没有电褥子,趴被窝写,后来得肩椎炎了。

刘向梅翻出她早年的文稿,发黄的稿纸上字迹清秀,那是她1992年写的长篇小说《我的人生我的爱》。

刘向梅:那时候有点走弯路,因为那时候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还想写长篇,写了差不多三四年。

    记者:您写的作品一共有多少本?

    刘向梅:写的有5、60本吧。

刘向梅上初中就爱好写作,高中时更是沉迷于文学创作。高考落榜了,她没有放弃文学梦,坚持写散文和新闻稿。1987年结婚后,她对丈夫说,我喜欢写作,也许会坚持一辈子,丈夫刘新景没有一点儿怨言。

刘向梅丈夫刘新景:一结婚的时候,她说我没有别的爱好,好写作。我说,你写就写呗。

    记者:那您支持她写吗。

    刘新景:当然支持。她是业余写作,也耽误不了干活。农忙的时候不写,冬天没事了,夜长的时候写,一写就写到半夜。

农忙时刘向梅在田间耕作,闲暇时在村里采访,晚上夜深人静时就是她创作的时间。她先后创作出了《倾听火车的声音》、《我爱这桃花美景》、《炕桌》、《寂静小屋》等散文,还写了多篇新闻稿件。

刘向梅:我就想让大伙知道,农民不是平庸的就知道干活儿,也有一些追求的,也有积极的向上的思想。我挺高兴为他们写东西。

笔耕不辍三十余载,刘向梅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已成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廊坊市作家协会理事,同时获得省市县各级文学奖励,被文友称为“扛锄头的女作家”。

刘向梅:我肯定会坚持写下去的,写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快乐吧。(河北电台记者李春霞、廊坊电台记者简伟)

  支持(0) | 反对(1)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