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937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2158)于成龙之治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5/8/7 5:2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2158)

于成龙之治

    于成龙是清初名臣,一生清廉,以“宽严并治”而闻名于世。

    于成龙,山西人,少好学,性刚直。23岁参加乡试,于成龙闻考官公然索贿,便在考卷上痛批时弊,结果正榜无名,被录为副榜考生(相当于备考生)。他35岁再赴乡试,又名落孙山,于成龙44岁入国子监学习,后被清朝廷派到荒僻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踌躇满志的于成龙赶到罗城,大吃一惊,由于清初局势未稳,当地盗贼横行,良民逃亡他乡,该县城内仅存六户人家。于成龙寄居于关帝庙内,一方面恢复生产,他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亲自为农民家题写楹联,取信于民;另一方面取“治乱世,用重典”之法,在罗城建立了保甲制度。三年后,罗城县百姓安居乐业,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之楷模,于成龙治理能力初露锋芒。

    于成龙因治县有功,调为四川合州知州,合州土地荒芜,流民不附,于成龙亲自为百姓规划田舍,借贷牛种,制定一系列安民政策,两年后合州垦荒发展迅速,人口骤增,于又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他赴黄州上任,见当地盗贼拦路抢劫,于成龙亲自办案,他为了摸清盗贼行踪,扮作田夫、旅客,甚至乞丐,到偏僻村落访案,终于将众贼一网打尽。

    由于于成龙政绩卓越,又被调到武昌府任知府,当时“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乘机策动叛乱,当地人心惶惶。于成龙发安民告示,以“招抚”之策,安定民心。武昌始安,黄州又显动乱,于成龙再调到黄州任知府,他面对当地土豪劣绅兴风作浪,组织乡勇奋击,并身先士卒,终于在20天内平定乱象。

    于成龙后调往福建。于成龙在办案中,心细如发,他善于从被人忽视的细节中发现罪犯之蛛丝马迹,将历年悬案破解,为陈年冤案平反。于成龙破案之事震动朝野,福建巡抚吴光祚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封于成龙为直隶巡抚,翌年又褒奖于成龙为“今时清官第一”。两年后,大器晚成的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

    更难得的是,于成龙官越做越大,权力越来越大,但他始终保持清廉之风。他对自己的饮食近于苛刻,他早年为官时,“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于成龙到江南为官,官阶已高,生活也好了,但他仍“日食粗粝一盂,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因于成龙政绩出众,为民爱戴,在清代野史中,于成龙成了传奇人物。清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于中丞》,生动描绘于成龙破案之神奇。

    于成龙一生反对官吏腐败,他说:“国家之安危系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在他看来,用一好官,国之幸矣。用一贪官,必失人心。他每到一处为官,总是出檄文、查贿赂,杜绝送礼之风,严惩贪官,他毫不手软。

    【《新民晚报》】 载第611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