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农民论坛 >> 茶余饭后 >> 美文共赏 >> 查看帖子

774

查看

0

回复
主题:《再剪报》文选(1710)寻和遇的境界 [收藏主题]  
liuchuntai 当前离线

3877

主题

2167

广播

34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大三

用户积分:252309 分
登录次数:15123 次
注册时间:2009/5/4
最后登录:2023/3/15
liuchuntai 发表于:2014/4/28 6:22: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再剪报》文选(1710)

寻和遇的境界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停寻找的过程。“寻”的目的是“遇”,却不一定能达成目的,因为“寻”是常态,而“遇”则含有机缘,寻的方向错了,遇到的可能并非心中所想,寻的方向对了,也可能因为懈怠与粗心而错过。总的来说,寻和遇的境界,辩证而玄妙,身在其中却总有谬误,跳出其中则有所顿悟。

    在寻的过程中,我们披风沐雨孜孜不倦,却不知道,这个过程也是需要一点智慧的,一味的负重快行极易导致欲速而不达。“寻”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幸福生活就是吃饭时能香甜,睡觉时能安心。细细思量,这句朴实生动的话语其实正是“寻”的最佳境界。只有工作时全心投入,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吃得香甜,睡得安心;只有安排好了奋斗的节奏,张驰有度,才能保持热情和活力,如果总是风雨兼程而放弃了睡眠与吃饭,身体受损还在其次,灵魂空间被挤压才是最可怕之处,因为,在一味的向前中,我们的灵魂会在不知觉中被落在后面,我们会认不清那个一直梦寐以求的“遇”到底是什么。

    “寻”的哲学朴素实在,“遇”的学问则饱含玄机。我们“寻”的目的是“遇”,却因为“遇”的飘渺与不确定性,总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它,或许我们最初的方向是对的,却又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遇”而继续前行,那么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和“遇”背道而驰了,这与最初选错了方向并无二致,究其原因,正是缺少了一点“遇”的智慧,因为“寻”的盲目与偏执,我们将大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寻”的上面,却忽略了“遇”才是“寻”的终极目的,我们把“寻”和“遇”这两个本应融合的词语人为分割成了两半,我想,这才是大多数人遍寻不遇的症结所在。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寻”的是文学的至高境界,却在拥有世界最大图书馆的时侯双眼失明,失去了阅读书籍的能力,但是,博尔赫斯没有沉溺于沮丧失落之中,他用耳听的方式继续阅读,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虽然身处黑暗,但他却心如明镜,用孜孜不倦不拘形式的“寻”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地。

贝多芬“寻”的是音乐的至高境界,却在创作灵感最为旺盛的中年失去了听力。但这并没有让他停止“寻”的脚步,他通过纸笔与人交谈,用灵魂与生命进行创作,那些美妙的音符虽然不能在耳际响起,却能在他心中永驻,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贝多芬完成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完成了人生中最动人也是最瑰丽的“遇”。

    两位大师的“寻”和“遇”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其实,“寻”的“遇”的境界并不遥渺,它们就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盈满而静谧的感觉,遍寻不遇仍然不言放弃,遇则欣然,寻亦可喜,在孜孜不倦的“寻”中,我们其实也一直在不停的“遇”,因为,它们本就是一个词语的两种修辞,是一条道路的两个名字。

    [《光明日报》] 载第543期《再剪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Powered By nongmin.com.cn 2013版
农民互联网 © 2006-2012 版权所有